据相关企业透露,当前拍卖底价比当时中储粮“托市”每吨收购价要高60元钱,优质小麦如白麦则增加了70元/吨,企业对如此高价放货自然有不满情绪。
但是,企业的不满情绪并不能改变市场供需结构。所以,当国家粮食局在安徽、郑州、河北等地粮油市场,举行今年第四次“最低收购价粮食竞价销售交易会”时,小麦成交了75.5万吨,总成交率近80%,高于前三次。
截至目前,国家已经连续四次抛售国储粮。国家粮油市场信息处处长卜轶彪分析,小麦四次拍卖成交率都比较高,确实反映了比较强的市场需求。
南华证券分析师张凯表示,中国粮食储备总公司的底价定得太高,对当前平抑终端面粉价格影响收效较缓。
也有人认为,目前政府的态度还有“观望”的意思,不轻易出手,原因即在于“花出去的钱很容易打水漂。”
据悉,自1990年建立专项粮食储备制度以来,国家曾经两次大规模吞吐国储粮,调节市场粮价比。第一次是1993下半年,为平抑当时的粮价上涨,国家在两年时间内先后抛售近200亿公斤储备粮,储备粮规模一度降到安全线以下。但是,粮食价格回落到正常水平,却是在1996年粮食总产增加之后。第二次,便是1996年,全国粮食丰收,为保证农民收益,国家大量收粮,特别是专储玉米的收购增量超过了增产幅度,但是主产区价格仍低于定购价。专家分析说,前两次调控,实际上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上海资本市场资深分析师林荣时说,这轮粮油价格上涨引发的相关消费品涨价不会因季节原因,或行政粮“回吐”而立即有所转向。
而从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消息来看,也有类似的担忧。山东天源粮油集团面粉加工厂的原料主要来自当地农民,天源加工厂办公室杨主任表示,目前原料来源显得比较紧张,除受此前“托市”收购的影响外,农户也普遍卖涨不卖跌。
江苏丰县顺达面粉公司李经理介绍说,每年12月到2月是面粉的销售旺季,但目前市场上的原料供应紧俏,估计后市的小麦价格还会上涨,在前两次国家组织的储备粮竞价拍卖中,公司已经储备了400多万元的小麦,但随即面临资金周转压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