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人们讨论的焦点话题是“WTO规则将如何冲击中国银行业”;五年过后的今天,话题正在变为“中国银行业如何与‘狼’共舞”
12月11日,按照“入世”承诺,五年过渡期结束,中国银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
12月8日,云集众多金融机构的北京金融街看上去平静如常。这是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当天上午,位于北京金融大街17号的北京银行大厦迎来了一批来自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的客人。北京银行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宣布,双方将在加强IT系统建设、应用解决方案等方面开展合作。建设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成为北京银行应对金融全面开放,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利器。这家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已经走出北京地域,同时正在谋划其引进外资之后的更为重大的发展举措——上市。五年来,已有多家银行机构走上了引资、上市的道路。
与北京银行大厦一路之隔的对面,是中国银行业的最高监管机构——银监会。银监会诞生于中国入世后的五年过渡期内。2003年银监会成立之前,反对央行分拆、成立银行业监管机构的意见曾在媒体上大造舆论,然而,改革之路不可阻挡,顺应潮流已成趋势。事实已经证明,在银监会成立后三年多的时间里,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成绩有目共睹。旗帜鲜明地高举开放大旗,扎实而坚决地推动银行业的改革,成为银监会重要的工作思路。
入世五年来,银行业的变化超过了我们的预料,主要体现在:国有商业银行银行不仅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而且已经有建行、中行和工行先后走向资本市场,以工行在香港和上海的同时挂牌上市为标志,表明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在已有参照和借鉴的基础上,农行的改革会顺利推进,目前,整体改制已经成为基本统一的思路。坚持开放思维,引进境外有经验的战略投资者,改革自身公司治理结构,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这是国有商业银行所走过的道路;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其先天的体制优势,在过去五年里进行了引进外资以及上市的探索,证券市场金融板块的动态令投资者关注;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重点的农村金融改革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思路也逐步清晰。
全面对外开放后,中外资银行将同台竞技,对居民的人民币业务的开放将使竞争加剧。有专家认为,从国际金融业开放的经验来看,除非是极小规模市场,外资的进入并不会构成本国金融业安全问题。“恰恰相反,外资银行的进入可以看作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动力,促进中资银行的现代银行制度由‘形似’向‘神似’转变。”。
外资银行将在全面开放后采取什么样的竞争战略是值得关注的。转制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外资银行将可以开展对居民的人民币业务。由于网点少等劣势,这些银行很可能利用其先进的技术优势在网上银行、银行卡和电子银行等方面逐步构造优势。外资银行的分行将可以开展100万元以上的居民定期存款业务,这将使外资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经验和优势得以发挥。
无论如何,五年过渡期结束后,创新必须成为中资银行的必修课。虽然国内银行在过去几年里也相继推出了一些新产品和新服务,中间业务的比重不断增加,但与国外银行相比差距仍然很大,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还比较小。银监会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关乎今后中资银行命运的问题,近日出台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鼓励中外资银行业进行创新。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加快金融创新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当务之急,成为中国银行业的首要任务。“宽准入、严监管、多支持、管得住、快发展”成为监管机构对待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监管原则。
今天(1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正式施行,银行业全面开放将带来许多变化。今后,中国银行业务仍然将在“开放”的大旗下发展壮大。近日,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曾表示,中国银监会在进一步提高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的同时,始终坚持改革与开放并举,开放与监管并行,监管与服务并重的方针,以对外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强化监管提高开放水平,以优化服务改善开放环境。
五年前,人们讨论的焦点话题是“WTO规则将如何冲击中国银行业”;五年过后的今天,话题正在变为“中国银行业如何与‘狼’共舞”。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李峻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