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3日电 最新一期香港《经济导报》刊载文章称,中国工商银行在内地和香港股市同时上市,不仅仅是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观察,工行这一资产规模最大、营业网点最密、机构和个人客户最多的“中国第一大银行”的上市,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已走完了一个阶段。
文章称,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短短三年内,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步伐越迈越快,募资额以非线性的速度大幅上涨,人们也逐渐适应了各种新的IPO纪录为银行业所刷新。如今,稳坐在中国银行业头把交椅上的中国工商银行终于也站进了IPO的队伍,其后,还有中国农业银行也虎视眈眈地不甘寂寞。
在这些“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国有商业银行全球招股的背后,始终都存在着一个坚定的理由,那就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人们说不清是上市成就了股份制改革,还是股份制改革促成了银行上市,总之工行一来,资本市场上即便尚未集齐“四大行”的身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总体框架也已展露出来。
文章认为,对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工行的此番上市,绝不仅仅是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因为,放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大框架中看,工行这一资产规模最大、营业网点最密、机构和个人客户最多的“中国第一大银行”的上市,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已走完了一个阶段。
现在,虽然中国农业银行还尚未登陆资本市场,但因为其历史上专业分工主要以“三农”为主,改革背景比较特殊,所以并没妨碍到人们已经相信了这么一个判断:除农行这个有些特殊性的银行外,在建行、中行上市之后,只要工行一登场,可以说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定要以上市为其一阶段性目标的改革框架就已经形成。对农行来说,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按照登陆资本市场所要达到的公司治理标准不断修正,以期最终进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标准框架”。
从内地金融业管理层的频频动作中,人们看到,国有银行改革的速度正不断加快,先是工行注资,后是交通银行香港上市,再就是美国银行入股建行。可以说,充实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丰富股本结构,引入战略投资者,学习现代银行的治理模式是管理层唯一认可的改革模式。
根据银监会曾经设计的方案,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第一先要处理不良贷款;第二是重组银行机构,使之成为非国有独资的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是吸引内地和境外的战略投资者投资入股;第四是公开上市;第五是改变激励机制,最后是政府收回投资,逐步让出股份。
从这个路线图来看,现在“四大行”里的“三大”已经迈进了第四个阶段,而前几个步骤则是实现上市的重要铺垫。
文章还指出,在迈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实质性步伐后,人们不禁思索,剩下的路究竟还有多长?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国有银行上市并不是国有银行改革的结束,而是国有银行改革的开始,国有银行上市后,同样需要面临许多以往没有碰到的困难与问题。比如汇金公司定位、所有者权益问题;国有银行有效的公司治理确立问题;国有银行注重的财务重组、短期行为及真正落实问责制等问题,这些都是国有银行上市后能否成功运行的关键。
刘明康也曾介绍说,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后,下一步改革的重心将转移到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上来。许多人现在还记得,就在中行上市前后,一系列诸如高山案、四马路支行诈骗案、沈丘支行案等重大案件爆发出来;相似地,就在建行筹备上市阶段,该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恩照因涉嫌违纪而接受纪检审查。
对于工行近几年的改革成就,易宪容曾毫不客气地指出,这几年工行的股份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无论在财务重组,还是近几年业绩提升方面都有很大进展,但其中最重要的支持来自于政府,直接的或者隐性的政策支持功不可没。如果剥离国家政策,可以看出工行在许多方面的改进其实十分有限。而对工行此番上市遭到众多国际买家的一致热捧,易宪容也一针见血地评价说,那主要是来自于投资者对其仰仗国家权力而实现垄断的信任。
诚然,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自然可以充足资本金,分散经营风险,但是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等却不是通过丰富股权结构一朝可获的。正如一些业内人士分析的,改制上市之后,管理层将在是否能止于对上市带来的大批真金白银的满足,而着手解决一系列深层问题上接受考验。如果不能借助改制上市彻底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准官僚体制,真正地脱胎换骨一番”,那么国有商业银行排队上市就只能如一些人担忧的那样,“不过是给圈钱找个理由罢了”。
根据中国加入WTO时签订的《金融与贸易服务协议》,2006年底中国将对外开放银行业市场,取消所有现存的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形式进行限制的非审慎性措施,同时逐步放宽对新兴商业银行的限制。这意味着外资银行、新兴商业银行将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站在同一起跑在线,进行全面的竞争,从而使中国银行业呈现出多元竞争的格局。因此,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讲,上市之后道阻且长。(暮宾、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