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国内股市一直演绎这样的神话,无论什么股票,不管市盈率多高,市场都认为第一天上市应该大涨。
因此,投资者都争相参与一级市场申购,然后在第一天挂牌上市交易时卖掉获利退场。而在新股重新恢复发行以后,累计投标询价的方式的推行令这种游戏演变成:申购→第一天卖出→再申购这样一种循环。
而这个过程,却酝酿了保荐机构和询价对象联合作弊的空间。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一个股票的价值如果在上市之初就被一级市场立即炒干,或者上市时的价格远远超过企业的成长价值,那么这个股票要么在一上市就高开低走、成为垃圾股,长期被二级市场投资者所回避,要么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继续推波助澜,把“垃圾”炒得更高,让市场充满投机。
市场人士对本刊解释说,证监会想通过询价机制来实现价值发现、合理定价,可是在许多市场基本要素不健全、询价范围有限的情况下,以询价制为主导的定价机制难免经常失灵。
而对于此次询价制度的改革,证监会有关人员解释说,在试行询价制度初期,市场资金不充裕,需要机构投资者。目前,资金流动性已不再是问题,相应的制度安排应该适当调整了。
换句话说,证监会认为,眼下需要出台一个统一的管理办法,对公司股票发行环节和券商承销环节进行规范了。
改革还停留在表面
据悉,此次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中小板公司可通过初步询价直接定价;网下、网上申购同步进行;参与初步询价的询价对象才能参与网下申购;4亿股以上的IPO将启用“绿鞋”机制。
简化发行程序、实施“绿鞋”机制,令改革看上去并非是空的,但却未能抹去来自市场的信任危机。市场人士认为,这只是进行了询价环节的改动,想让以前过于离谱的垄断定价行为收敛一些,然后以适当合理的价格来吸引投资者继续参与游戏,仅此而已。
新规不再要求中小企业上市像大企业那样两个阶段(初级询价和累计投标询价)的询价定价程序,即取消了累计投标询价的程序。
业内人士分析说,从制度本身来看,取消累计投标询价的程序,意味着机构投资者将丧失再度竞标中签的机会,相当于提升了中小投资者的新股中签率。但是,从一个中长线角度来看,中小投资者的中签概率虽然提升,但提升幅度非常有限,并不能因此而改变中小投资者在新股发行中的弱势地位。
不过,新规依然保留了大市值个股的累计投标。在相关部门看来,机构投资者获得的大市值个股往往会作为资产配置的对象,而并非在二级市场迅速兑现,这样可以回避大市值个股在发行过程中对市场形成的冲击,避免二级市场股价的大幅波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