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外资新目标
国内第一家外资顶级养老机构出现在上海,并不令人意外。
早在1979年,上海就成为中国最早步入老龄社会的城市。根据上海市发布的上海老年人口信息。截至2005年年底,上海市户籍总人口为1360.26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6.37万人,占总人口19.58%。
以上数字仅显示了上海户籍人口的老龄化水平。按上海市公布的《2005年上海市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提供的信息:包括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在内的“常住人口”数为1778万人。如果以60岁及以上作为进入老年期的门槛,将“常住外来人口”中的老人忽略不计,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唐钧由此推算出来的上海老龄化比率应为15.35%。
与庞大的老年人口相比,目前上海的养老机构有474家,养老床位约计5万张,仅占老年户籍人口的1.9%。2005年上海老年服务需求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以目前上海老年人口数推算,未来5年可能有3.16万至7.76万名上海老人希望入住养老机构。上海养老床位尽管每年以1万张的速度递增,仍将供不应求。
上海的养老机构类型大致分为三类:福利性质的养老院、政府和社会合办的敬老院以及民营养老院。政府开办的养老院适合一些经济不太宽裕、需要政府帮助的老人。在那里,通常三位老人共住一间房间,但是价格低廉。
目前,上海的养老机构中以此类福利性质的养老院居多。类似奥古新诺上海颐养中心这样的高端养老院非常少,任远表示。
上海市老年学学会秘书长孙鹏镖认为,有外资进入上海养老市场,并将富裕老人定为目标人群,“这样的尝试未尝不可,因为在上海,的确存在部分有经济实力的老人或其子女愿意支付高昂养老费用的老年群体。”
外资进入中国的养老院产业,显然不是为了给中国的社会福利行业做贡献。外国投资者之所以看好这一产业,恰恰看中了中国数量庞大且增长迅速的老龄人口。
据唐钧提供的数字,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43亿,占人口总数的11%。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为1300多万,大约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
他认为,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和“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即一对夫妇,要照顾四个老人,还有一个独生子女)必将使老人的生活照料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因此,中国老人对社会化的服务需求应该偏高,不是子女不愿照顾老人,而是很有可能没有能力亲自照顾老人。尤其是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上述问题已经开始显露出来。
在政府和社会采取更多的积极举措为中低收入老人建立更多的养老床位之时,外资则将目光瞄准了高收入的老人群体。不仅仅是上海一地,国内的青岛、北京等城市都有外资介入养老院产业的新闻见诸报端。
就在奥古新诺上海颐养中心签约不久,德国青年社会及教育工作国际联盟也与青岛市老龄办达成合作意向: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双方结合各自的优势与特点“取长补短”,中方发挥市场优势,德方发挥资金及经验技术优势,在青岛开办养老服务业项目,建设高档养老机构。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银龄养老院计划在北京市中心西北40多公里的小汤山建立拥有525幢房屋的养老住宅区。该报据此认为,“外国投资者已经发现了一个新的投资机会——私营养老院产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