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彩民,一样的大奖梦
虽然一再声称不买彩票,老张仍然认真地把中奖号码记在投注单上,像扑克牌一样排列整齐,一旁是盒555香烟,下面压着4张一元的钞票。
“他一天也就买10块钱的。”高锦明压低了声音,“一大早就来了。”
如此小气的出手,50多岁的“孟主任”有些看不惯。在某部委下属贸易公司上班的他每隔几天,就心痒痒地溜出来,买彩票“找找乐子”,一次就扔进去三四百元。
在温莎酒吧,他常买一种名叫“快乐8”的北京福利彩票,投注方法是从1至80个号码中任意选择1至8个号码。这种彩票每5分钟开一次奖,能够带来即时中奖的快感,一上市就风靡京城。
“你说我们这样的年龄,还能有什么娱乐?”“孟主任”穿一件红色七匹狼体恤衫,啤酒肚微挺,“打麻将,多伤和气;去歌厅,没有伴;高尔夫,又消费不起;找小姐,那是违法乱纪!”
不过,像他这样出手大方的彩民并不多见。根据北京大学中国公益彩票事业研究所的研究,目前国内彩票购买者多为中低收入阶层,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一份关于上海市足球彩票消费者的调查也显示,彩民中月收入1001~2000元者比例最大,占34.1%,其次是501~1000元者。
对此,该研究所执行所长王薛红博士解释为“求富心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中低收入者容易产生“一夜暴富”的幻想。受限于教育水平等客观因素,彩票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之一。
郭子就是这种想法:“这年头没有钱什么都干不了!可我们穷人不能偷,也不能抢,该怎么赚钱呢?就买彩票吧!”
此前在家乡安徽无为,他也是个手下有30多个工人的包工头。因为欠款,2000年来到北京投靠妹妹,指望“接个奥运会的活儿挣点儿小钱”。
没想到,“北京的水太深”,半年过去了,别说工程,连工作都没找到。在老乡的介绍下,他当起了停车收费员。
在那间不足8平方米的屋子里,放着一张高低床,上面摞满了卖水果用的塑料泡沫箱。办公桌上有一台巴掌大的电视机。窗户被报纸糊上,密不透风。没有自来水,每天要拎着水桶到邻居家打。
虽然对面就是超市,郭子从没去过,而是走路十多分钟到早市上捡些便宜货。如今,有了彩票这个生财之道,偶尔也能多几百元外快,这都是为留在老家念书、即将读大学的儿子攒点儿学费。
谈起中500万元大奖的美梦,他先是向周围人打听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然后手一挥:“行,100万用来缴税。等儿子考到北京后,再买房买车。还要留点儿给他找工作用。”说着,他叹了口气,“现在找工作不都要钱来疏通吗?”
“等一切都安顿了,我就回老家钓鱼去。”郭子眼睛亮亮的,“虽然有些不切实际,但谁不想中大奖啊!就是不知道有没有那个命!”
这和“孟主任”的说法如出一辙。尽管月入万元,拥有一套百平方米的住宅,但他也想中个大的,“人无外财不富嘛!”
可惜,半个小时过去了,他一分钱也没中,倒是赔了100元钱。
“都是骗人的!”他急得吼起来。
“可不!我今儿都赔了1000多元钱了。”边上附和道。
埋怨归埋怨,“孟主任”又掏出一张“大票”,“不买就不可能中,买了还有可能,重在掺和嘛!”
“什么彩民啊,我们都是财迷!”旁边有人半开玩笑地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