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彩票点,一样的热闹
已是中午12时27分,老张还坐在温莎酒吧里,一边盯着电视屏幕,一边埋头写写画画。见到陌生人,他赶紧把一打彩票投注单揽在怀里,指一指桌子上的绿茶,说:“我是来这儿喝茶的。”
“我怎么看您在填投注单呢?”
“哎哟,我这不是顺便练练笔法吗?”他面不改色地说,“您瞅瞅,我现在1、2、3、4、5写得多顺溜儿!”
他的回答引来周围人的一阵大笑。有人打趣道:“老张,不就怕家里人知道吗?别装了!”
温莎酒吧开在北京一家三星级酒店里。除了3台公布彩票信息的电视、桌子上的中华绘图铅笔,这里和其他酒吧的摆设差不多:一个铁艺壁炉、3顶水晶吊灯、8把木制吧凳,还有两株绿萝和散尾竹。
自从两年前开设彩票投注站,酒吧的人气旺了,生意也好了,每天有5000元以上的营业额。“算是酒店的特色经营,”负责人高锦明眼睛一闪,“前天就挣了6万。”
这个数字和全国相比微乎其微:截至2005年,全国已有10多万个彩票投注站,7000万名彩民,彩票销量累计达 2860.3亿元。
1987年,新中国诞生的第一批8000万张“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奖”在河北、山东等地区试点发行。至今,高锦明还清楚记得他念初中时北京刚开始出现彩票时的情景:卖彩票的人背着军绿色书包,站在供销社门口,拉了一卡车的洗衣粉、自行车等奖品。他也参加了抽奖,摸来的3块灯塔牌肥皂,成了家里的宝贝,“那时见过最大的票儿就是10块钱”。
与高锦明管理的酒吧相比,43岁的郭子常去的彩票点就寒碜得多。那是一家柯达彩印店的过道,只容得下几个人,两边竖着3把木椅。墙壁上挂着黑板,歪歪扭扭地记着中奖号码。如果想说说话,只能坐在外面的马路牙子上。
郭子就在马路边工作。他是北京公联顺达智能停车管理有限公司的收费员,管理100多米长的马路两侧的11个车位。半年前,同事“大个子”买彩票中了1000元。这给月工资只有640元的郭子带来无限诱惑。“一注不过两块钱,多收两辆车就够了。”虽然少了颗上牙,他说话仍然很利落。
下午5时40分,灰衬衣、黑腰包打扮的郭子穿梭于马路之间。路边撑着两把印有燕京啤酒标志的太阳伞,和一把露出海绵的靠椅,算是他的“露天办公室”,虽然他“很少有时间坐着”。
“嗨!该下班了。”接晚班的“大个子”把自行车停在彩印店门口。
“你先别买呢。”隔着马路,郭子挥手嚷嚷,“我跟在你后面买总是中不了奖!”
“运气不好别赖我啊!”“大个子”嘿嘿一笑。
“上次听你的买了仨也没中。”郭子走过来,交待道:“盯着那辆红旗,已经停了4个多小时了。”
一转身,他瞄一眼后院。他和老婆住在其中一间石棉瓦房里。虽然人前他拍胸脯表示家人十分支持。可是当着老婆的面,他就脖子一梗:“谁说我买彩票了?”
在老婆眼里,买彩票就是乱花钱。为这事夫妻俩没少吵架。“女人家,懂什么?”郭子吸了口烟,“我这是为家里赚钱呢!”
较之于温莎酒吧的优雅,彩印店显得有些喧闹。晚上7时刚过,门口就挤满了人,再过一个半小时就是福利彩票3D的开奖时间。大家正在七嘴八舌地讨论。一个光头胖子从塑料文件袋中拿出笔记本,里面用蓝色圆珠笔记录着每期中奖号码。他翻开本子,频频点头:“这期应该有5。”
“有可能。”一个白发老者顺手捡起路边石子,在地上画起来,“5是有段时间没出来了!”
“可不一定!没准儿今天它就不出来。”
“管它呢!我就猜345了。”一个中年妇女拍拍腿说。
“行,我就投275!”光头胖子也下了决心。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