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最低工资标准保障了谁?
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是近年来政府保障工人基本权益的重要措施。但在执行过程中,它究竟给了工人多大的实惠?
最低工资——社会平均工资——工人实际工资
今年春天,一篇题为《所有省市最低工资均不达标》的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文章引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的观点:假如是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方法——“社会平均工资法”,即月最低工资一般是月平均工资的40%至60%的话,目前没有任何一个省份达到了这个要求。
广东省从今年9月1日起,全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17.8%。这是广东省第七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也是广东省历史上提高幅度最大的一次。新的最低工资标准根据地区经济水平共分五类:一类每月780元,二类690元,三类600元,四类500元,五类450元。
以广州为例,调整后最低工资相当于去年月社会平均工资2820元的27.7%。
即使是这样低的最低工资标准,每次调整,都会有人出来“大声疾呼”:企业承受不了啦。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丧失啦。
去年5月起实施的《广东省工资条例》规定:“省人民政府按照规定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当在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中确定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到今年7月,省政府突破这一规定,不仅制定最低工资标准,而且直接指定每一个地级市执行的类别和执行时间。这是因为,上一年度,省政府制定出标准后,许多地市表现出“就低不就高”的倾向。广州市当时就曾经动议执行二类标准,引来一片指责:“如果连广州都执行二类,一类标准还有存在的意义吗?”在各方的巨大压力下,主张“二类”的声音才慢慢消减下去。有的地市则迟迟不公布和执行新标准,拖一天算一天。
在广东,究竟有多少用人单位真正以最低工资标准雇用职工,目前没有见到权威的调查统计。人们主观感觉是:这个价钱,你不可能请得到像样的工人。
广东省农村调查队去年第二季度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省进城务工农民月均工资905元。广州市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对全市245家劳动密集型企业20万名工人的调查显示,工资中位数是943元,比广州市当时的最低工资标准高38%。广州市场行情,钟点工每小时工资不低于10元,比一类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时薪4.66元高一倍以上。
拒签合同——逼签合同
外来工龙军(化名)在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一家箱包袋配件厂工作了10年。前9年当收料员,去年调去开电梯。龙军对记者说,工厂效益好的年份,奖金补贴会多一点,年底还发双薪。不管效益好坏,当收料员时每月至少能拿到950元,开电梯每个月也有800元,但从来没有签过劳动合同。去年12月,厂里拿来一份劳动合同,让龙军“签名”。在发达地区打工10年,龙军深知“签名”不是儿戏,坚持要“先拿回去看看”。
一看,懵了:合同里工资待遇一栏上写着574元。那是去年东莞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厂方对龙军说:合同是合同,原来拿多少还是多少。
龙军说,我不肯签,工厂开始以各种方法刁难我,最后以“违反劳动纪律”为由,开除了我。
让职工“拿回去看看”已经是很客气的了。东莞另一家企业的小毛对记者说,几百个工人在桌子前排成几行队,每张桌子后面坐着一个保安,翻到合同最后一页,指着签名的地方,就让你签名,签完就收走。工人想复印一份也不准。不签名的立即让保安带走,赶出工厂。
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曾经是老大难,企业为何突然“积极性”高涨?
原来,《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规定:“未约定的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以用人单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广州市2005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是2820元,而最低工资标准只有684元。发生劳动纠纷时,许多补偿是以工资为基数计算的。企业为了规避劳动争议风险,签订劳动合同的积极性顿时增高。
记者曾随广东几个地市的劳动部门到工厂检查劳动合同签订率。执法人员先要求厂方提交职工名册,然后随手点几个名字,要求工厂提交合同。工厂很快就拿来了,表明“签订率”没有造假。记者翻开合同,只见工资一栏都填着最低工资标准。既然合同都合法,执法人员满意而去。
团结一心的老板——用脚投票的工人
与政府频繁调整劳动工资政策相匹配的是企业频繁进行“工资结构调整”。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免费食宿、奖金、各类生活补贴不能折算为工资,工厂从此开始收伙食费和住宿费,开始减少奖金,总之,人力成本总开支不变,变的是工资表。
缺乏谈判能力的工人,只能“用脚投票”。广东省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线生产工人的流动率每年都在60%以上,工人们不断地在工厂之间跳来跳去,一些工厂在劳动力市场常年设摊挂牌招工。
企业除了成本考虑外,还有更深远的用心:不能坏了行规。与产品大打价格战相反,在工人工资方面,企业表现得格外“团结一心”。效益不同的企业,职工工资却是一样的。
企业的“团结一心”,让龙军有了更惨痛的发现。离开工作了10年的工厂后,龙军开始还不知愁:东莞民工荒,招工广告满大街。龙军到一家企业求职,大门保安接过他的身份证,回身拿出一张纸片看了看,说“已经招满了”。龙军他们几经周折,终于拿到了那张纸片的复印件。记者看到:上面写着“解除劳动合同名单”,还有几十个传真电话号码,分别属于当地的几十家企业。龙军他们明白了:自己被列入了黑名单,这样的“刺头”,在这里不会有工厂录用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