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公司近期针对国内养老市场进行调研,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希望在60岁之前退休,但69%的受访者进行养老资产的储备不超过5年,有些甚至完全没有开始,仅有15%的人制定了详细全面的养老规划。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在人生理财规划中,许多投资者重视子女的教育规划、3-5年内的短期理财目标规划,却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养老规划,这个现象值得警惕。其实,及早进行养老规划,补充和建立私人养老机制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
中国在2000年就已迈入老龄社会行列。事实上,迈入老龄化的国家就意味着老人整体数量在不停地增加,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很难满足国民越来越多的养老需求。
专业数据统计显示,30年后,社会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在职收入)将达到30-40%,而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社会养老金替代率需要达到70%以上。因此,除了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的养老金以外,还存在40%的养老金缺口,建立完善的养老机制迫在眉睫。
那么,投资者又该如何建立有效的个人养老机制?两种建议供大家参考。
投资者可以建立稳健型投资组合,将资产的一部分投入到养老规划中,比如采取组合式基金定投计划。投资者可以用10-30年的时间定期将资金投入到基金中,通过长期投资,分享资本市场和时间复利的收益。而在退休后30年左右的养老生活中,可以定期定额提取资金作为养老金,这种蓄水池的投资方式是应对养老问题的有效工具。与此同时,在资产配置上,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增加不动产和黄金实物的投入等,来有效分散投资风险。
也可以建立保守型投资组合——储蓄。大多数人的储蓄高峰在30-50岁之间,投资者如果在这段时间具有稳定充裕的现金流,那么最保险的储蓄方式可以帮助投资者实现养老目标,完成养老规划。但是,由于储蓄利率很难战胜通货膨胀率,所以储蓄也面临购买力下降的风险。没有任何一种养老规划的方式和建议是百分之百完美的,但是如果投资者能更早的考虑养老规划、更早的采取行动,养老问题也就能更早的得到解决。(光大保德信基金 汪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