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用人单位减少了招聘岗位,不少大学生开始考虑通过隐性就业避免“毕业即失业”的尴尬。所谓隐性就业,是指没有按照规范就业渠道获取固定职业的一种工作和生活状态。一些大学生,特别是设计类、艺术类和翻译类专业的大学生,往往采取隐性就业的形式。
年轻人享受打零工生活
小霍是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学的是朝鲜语,目前她靠做兼职翻译和家教每月的收入能达到三四千元。“我很享受现在这种状态,多做几份兼职就能养活自己,生活质量也一点不比其他同学差。”
天津工业大学的小马毕业一年多来,尽管未找到工作,但日子过得非常充实。小马说,她现在同时帮3名高中生补习英语,每节课收费50元。此外,她还帮一些公司制作多媒体软件,两项加在一起,平均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小马对目前的工作状态非常满意,她表示,即使以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也会继续兼职。
就业机遇与风险并存
中天人力高校毕业生服务部部长刘凤景告诉城市快报记者,近年来,大学生隐性就业族的规模不断扩大,这一方面是受到市场需求、专业冷热程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
据了解,大量“85后”大学毕业生已从去年开始进入社会。他们大都思维活跃、向往自由,很多人在就业时选择开网店、做翻译、撰稿,甚至同时兼职打几份零工。不过,大多数人就业的初衷仍是找一家常规、稳定的单位,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未果,才最终走上隐性就业之路。一位在网上开店的网友发帖表示:“毕业时由于没有什么具体的职业规划,于是就去凭兴趣赚钱。现在经营的还算不错,所以就业到底是显性还是隐性并不重要。”
但并不是所有的隐性就业者都是一帆风顺的,许多隐性就业者都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体育学院毕业的小王现在做兼职健身教练维持生活。“受金融危机影响,又恰逢淡季,目前兼职的工作骤减,这样下去连房租和水电费都快交不起了。”
隐性就业谁来规范
专家表示,隐性就业族的存在,客观上带来了诸多问题。首先,大量的隐性就业群体给高校掌握真实的就业情况带来了困难,给就业工作带来了更多压力。还有一些毕业生明明没有任何工作,但为了个人面子或其他原因,谎称自己是隐性就业者,使有关部门很难及时追踪、更新他们的就业状态。其次,隐性就业族占用了相当一部分社会资源,可能使得真正的失业者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援助。更重要的是,隐性就业存在的用人单位不规范用工问题使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就业市场秩序难以规范。据了解,不少单位为了降低用工成本,不愿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发生争议,劳动者难以维权。对于这些问题,高校和就业部门应该给予重视,尽快出台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