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为了解救新基金发行冷淡的尴尬局面,也许是对后世抱有极大信心,今年来截至11月初,共有26家基金公司自购旗下新基金,总额约10.7亿元;然而受行情影响,基金公司年内的自购总体已出现超过1亿元的浮亏,这也让“基金自购不过是作秀”的声音逐渐大了起来。
自购股票型基金很受伤
今年以来自购的26家基金公司中,约20家基金公司自投了旗下偏股型基金约6.2亿元,占自购总额的58%;6家基金公司自购约4.39亿元的债券型基金,占自投总额的42%。
受行情影响,截至今年11月初,基金公司年内对旗下基金的自购总体已出现超过1亿元的浮亏。不过从品种看,主要是大部分自购偏股型基金的公司出现亏损,特别是在去年末今年初自投股票型基金或者仓位较高的混合型基金的公司,在三季末都面临着巨额的亏损;而在今年的债券牛年中,申购自家债基的基金公司则分享了这场盛宴,截至11月底,去年11月以来购入自家债基的基金公司已收益了近4000万元。
面临深度被套局面,近期一家基金公司赎回了年初对旗下基金的一笔5000万元的投资,这一金额到了三季度末只剩下45.35%了,损失幅度并不亚于一般投资者。
不过10月以来,随着大盘有所回暖,华夏、华安和大成等基金公司再度卷土重来,自购旗下股票型基金,这些投资目前已产生了账面浮盈。
集中赎回以往自购份额
封闭式基金方面,基金公司的增持步伐明显减缓。2008年,大部分基金公司基本保持对封闭式基金的投资规模,总体上仅一季度增持1.4亿份,二三季度基本没有变化。其中,易方达对旗下三家基金增持,长盛增持基金同益,华夏增持基金兴和。目前华夏和易方达的自持比例最高,分析人士认为,此举表明这些公司对自己的投资管理能力充满信心。
与2007年底相比,2008年上半年大部分基金管理公司减持了自购的开放式基金,根据华泰证券的统计,减持份额为19.7亿份,减少幅度达到45%。华夏、嘉实、南方、广发等资产管理规模较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全部赎回了自购的开放式基金。
专家分析认为,基金公司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赎回基金份额,很有可能是由于预期市场将下跌,因而主动赎回基金以回避市场风险。因此专家建议,基金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基金管理公司赎回自购基金份额的公告,将公告频繁出现视为一个判断市场变化的信号。
于是,在开放式基金中就出现了这样的奇特现象:一方面为了给新基金发行解困,基金公司倾囊自购;另一方面,这些基金公司又在大举集中赎回以往的自购份额。针对此现象,有分析人士认为,前者可能更多出于市场营销的目的,对一般投资者的参考意义不大。
投资者须辨清基金自购动机
总体来看,自购基金今年虽然被套,“认输出局”的还是少数。今年上半年,有5家基金公司对旗下基金进行了净减持,10家基金公司未出现变动,27家基金公司对旗下基金进行净增持,另外,还新增5家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基金;三季度来看,也是减持的少,自购的多。对此,专家分析,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受“持有不得少于六个月”的规定限制,二是为了防止给市场带来更大震荡。
华泰证券研究所王华认为,基金管理公司自购旗下基金的动机一般有两种,一是市场营销,即通过自购基金,表示与基金持有人风雨同舟,以吸引投资者购买基金或者减少基金赎回行为;二是投资获利,即扩大基金管理公司闲置资金的运用渠道,通过投资基金获取收益。他认为,第一种动机产生的自购对投资者而言借鉴意义不大,第二种动机下的基金自购则值得关注。(记者 龚小磊)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