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后,多款与奥运概念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进入了“收官期”,其收益均达到了预期收益率。 中新社发 任卫红 摄
|
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后,多款与奥运概念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进入了“收官期”,其收益均达到了预期收益率。 中新社发 任卫红 摄
|
在刚刚告一段落的“奥运理财”大战中,搭乘“奥运概念”的银行理财产品成为弱市中的一抹亮色,以跑赢大市的收益率,一举摆脱了银行理财产品曾是“零收益”、“负收益”代名词的窘境。
奥运概念理财产品跑赢大市
今年上半年,由于国内外股市大幅下挫,银行理财产品也大受牵连,不少产品爆出“零收益”“负收益”等负面事件,对银行理财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但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后,多款与奥运概念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进入了“收官期”,其收益均达到了预期收益率,对整个银行理财市场产生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记者统计发现,去年和前年是各大银行理财产品大打“奥运牌”的密集期,国内共有10余家银行推出了相关产品。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银行合作伙伴,中国银行早在2006年就发行了第一只奥运概念理财产品:汇聚宝0610A。这款美元产品挂钩3只港股:中国石化、中国移动和中国人保,这3家企业均为奥运赞助商。
去年8月,光大银行发行的1年期“同升12号”理财产品,也是主打奥运概念,该产品挂钩李宁、维达纸业、百丽等共8只香港股票。交通银行也于2007年1月推出一款奥运概念产品———得利宝“欢橙”系列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与一篮子“奥运赞助商”股票挂钩。此外,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也发行了相关的奥运理财产品。
与今年三四月间银行理财产品纷纷“零收益”相反,“奥运概念”为银行理财产品博取了良好收益。以中国银行发行的汇聚宝0610A为例,这款产品在今年年初到期。虽然经历了股市的大调整,但到这款产品的投资期结束,客户拿到了8.75%的收益,折合年收益率为7%。而在距离奥运会还有100天的4月30日,中行发行“奥运100天”系列理财产品,其中澳元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达8.88%。
而奥运前夕到期的光大银行“同升12号”在市场普跌的过程中,最终收益率达到5.59%;美元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率为7.98%;同升12号套餐计划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率为4.827%,明显跑赢了弱市。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奥运理财产品也表现不俗,均实现了预期收益率。
“后奥运时代”投资需谨慎
随着奥运理财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跑赢大市的收益,目前,中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又开始推出了新一代“奥运概念”理财产品。此外,还有一批奥运理财产品尚未到期。如于12月到期的中行“御享·创富”,该产品只面向私人银行客户发售,以“奥运主题”股票为投资对象,并可以投资其他一切监管部门允许的金融工具,股票仓位在0—100%,属于高风险高收益品种。此外,中行汇聚宝0707I于2009年7月到期,该产品挂钩中国网通、中石油、中国财险、中国国航、联想集团和青岛啤酒共6只奥运概念股。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后奥运时代”的到来,与奥运概念股票挂钩的理财产品风险也会加大,银行奥运理财产品之所以收益普遍不错,是因为介入时机比较好。2006年、2007年是奥运理财产品发行密集期,所以在A股如此大跌后,仍能保持较好的收益水平,但也有少数产品没有跑赢CPI。
“目前市场上奥运概念理财产品多属于结构型产品,它们之所以能够在A股大跌之时得以自保,主要还是因为介入的时机比较好,分享了2006年和2007年牛市的成果,而‘奥运概念’发挥的作用是很有限的。”某银行资深理财师告诉记者,投资此类银行理财产品,除了关注“奥运概念”,更要注意挂钩标的股票的风险。
民生银行理财师安先生告诉记者,基于A股目前的形势,投资者一定要做好必要的风险承受力,要想在“后奥运”时期分享奥运概念的赚钱效应,则应更理性和谨慎,适当的时候,采取波段操作比较合适。(孙君成)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