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理财的日益重视,热衷于高利率的储蓄、购买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甚至各种保险的市民也越来越多,很多银行为了方便消费者也开展了多项代理业务,各种产品的促销员自然顺理成章地出现在银行大厅内,而正是这些促销员往往左右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近来本报和消协部门陆续接到消费者反映,在一些促销人员的宣传攻势下,自己一时冲动将原本想储蓄的钱挪作他用,回头看又后悔不已。
想存钱却被忽悠买了保险
家住和平区今年已经七十多岁的张大爷几天前向记者反映,一个多月前他去银行想将自己的7万元钱进行定期储蓄。他说:“我到了银行营业厅便询问有没有利率高一些的储蓄活动,这时走过来一位中年人,很热情地向我介绍了一个说是卖得很不错的理财产品,他说跟定期储蓄差不多但收益很高。”
张大爷回忆说:“我以为他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听了他的介绍后便很信任地委托他办理,这个人也非常热情地帮我在窗口排队、填单。可是后来才知道我买的是一种投资连结保险,虽然收益大但风险也高。而且由于年龄关系我只能是投保人,被保险人是我儿子。我现在很后悔当时一冲动买了这种产品。”由于张大爷已经在保险合同上签了字,而且错过了保险的“犹豫期”,现在已经不能无损失退保。
促销员常侧重强调高收益
记者从相关管理部门了解到,由于银行代理业务的拓宽,与一些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单位展开了多种合作,消费者通过银行可以购买基金、保险等。而有些公司为了促销自己的产品往往会派出一些促销人员在银行的营业厅内帮助宣传产品,称为专管员,他们只能代表公司进行产品宣传并不能私自与顾客签订协议、合同。但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虽然各方对这些代理业务管理非常规范,但个别促销人员为了能够多卖出产品,往往会使用一些“营销技巧”。比如,他们在介绍自己公司的产品时当然不会过分强调产品的风险性,而会侧重宣传产品的高收益,将最吸引消费者的方面进行充分展示,多数促销人员只会对风险进行一下适当提醒。
这位人士坦率地说:“如果总是向你强调风险的随时存在,你还会毫不犹豫地购买吗?作为促销人员,理所当然会将‘利’说得大于‘弊’,但为了免责也会在将你的‘胃口’吊起来之后对风险进行一下提示。”
买理财产品心中得有谱儿
专业人士认为,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无论购买哪种理财产品应该提前多做“功课”,对自己要购买的产品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不要盲目听从促销人员的宣传,购买产品前应仔细阅读合同的各项规定,以免日后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特别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将钱进行储蓄还是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提前考虑好,不要走进银行之后还犹豫不决。此外,由于有的保险产品具有“犹豫期”(大多为10天至15天,具体视各公司规定),一旦消费者在购买保险后反悔,应该尽快在“犹豫期”内退保,“犹豫期”内退保是不会产生损失的。(王绍芳)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