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金融所最新发布 《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2007)》,针对近期中外资银行频繁爆发的理财产品“零收益”、“负收益”风波,报告明确提醒投资者,结构复杂多样的产品也未必一定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同时,报告建议,面对正在兴起的国内理财市场,急需中介机构帮助中小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
据报告统计,2007年国内中外资银行共发行人民币产品1302只、外币产品1760只,其中,银行发行的超额收益率为负的理财产品并不少见,这些产品的实际投资价值都不如存款。去年由于多次加息,导致一些银行在发行产品的过程中间,跟不上基准利率的变化。
报告指出,去年占总量近24%的债券类产品,实际上在起息日时,预期收益率就已经低于存款利率了,而信贷类产品也存在着银行预期收益低于存款利率的情形,占实际评价数量的1%。
数据显示,以人民币为投资币种、实际投入境外股票的产品举例,去年出现负超额收益的产品有6只,超额收益为负值的人民币境外股票类产品在中资银行占比为17.24%,而在外资银行则只有8.33%。其中,花旗银行的产品——2007年 “挂钩5个股票组合的正数优异表现”人民币1年期结构性投资账户因超额收益率仅-3.01%而居投资价值最差产品榜首。
报告分析,导致此类产品收益率为负的原因,并非境外股市下跌,而是因为产品存在严重的结构设计问题。同时,其他银行的产品虽然平均来看有正的超额收益率,但其中不乏结构设计不当、投资价值极低的产品,如东亚银行的“东亚聚圆宝投资产品系列2”,其超额收益只有-1.14%。
同时,在美元境外股票产品的评价中,也出现了4只超额收益率为负值的产品。其中表现最差的期望收益率、超额收益率分别为0.03%和-2.97%,实际收益率是0。华侨银行发行的美元汇率产品也出现较多问题,如“双利宝”3个月美元保本理财产品、“聚宝利”6个月汇率区间外保本结构型存款产品等,超额收益率均为负值,实际得到的收益率都只有0.5%,远低于相同期限的美元存款利率。
由此,报告提出,结构复杂多样的产品也未必一定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同时,理财产品最终收益,一定是跟平均水平做比较,超出平均水平之上算盈利,达到平均水平算保本,低于平均水平算亏本,不可能所有的产品都在平均水平之上。
不过,产品的最终收益水平,也取决于银行专业团队的能力,而选择银行是投资者的自由选择。对此,报告认为,金融机构有义务全面客观地讲解产品和提示风险,投资者自己也要有承担风险的意识。在投资者理念尚不成熟的时期,目前有必要建立一个综合平台,把各个银行的产品分门别类地放在一块,并邀请中介机构对产品进行比较。(陈珂)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