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破百、伦铜重返8000美元、农产品迭创新高……代表大宗商品走势的CRB指数已经连续刷新纪录。所有这一切,都告诉投资者,在流动性过剩引发的通胀支撑下,大宗商品牛市似乎已从美国次贷危机和经济衰退预期的打击中挺了过来。
CRB指数是由美国商品调查局(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依据世界市场上22种基本的经济敏感商品价格编制的一种期货价格指数。自去年收盘时的476.98点起,CRB指数已上涨至538.19点。在短短3个月中,该指数的涨幅超过了20%,且连续创出历史新高。
由于CRB指数反映了核心商品的价格波动,因此,总体反映世界主要商品价格的动态信息,广泛用于观察和分析商品市场的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宏观经济的未来走向。
长城伟业评论认为,本轮通胀属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大的周期性通胀,通过输入方式进入全球各个经济体。这其中最大的因素是美元的周期性贬值造成的,在美国长期贸易逆差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短期内周期性通胀不会发生改变。美联储的“重药”从货币政策上进一步加剧了美元的弱势,从而令通胀更加难以控制。
“面对美国经济可能的衰退、美元又在贬值,这不得不令很多基金从股市中逃出,更多去配置商品。尤其是原油和黄金这些同美元和经济负相关的商品。”分析师陆承红对此表示。
从持仓情况看,涌向国际商品市场的资金已越来越多。如美原油市场,近期持仓量又逐步恢复起来,已达到了140万手,接近次债危机爆发前151万手的高点;纽约期金主力合约的持仓量也达到了30万手的历史高点;伦期铜的持仓量更是连续创出了历史新高,达到27万手;而在此前伦敦铜价创出8800美元历史新高时,持仓量也才23万手左右。“全球流动性过剩和避险需求的双重因素影响,大宗商品成为了资金的一个重要选择地。”陆承红分析道。
近期中国方面出现的雪灾天气增加了市场的波动。长城伟业分析师景川认为,作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中国的雪灾令电力系统大面积出现问题,而交通的中断使得金属和农产品市场的供应更加紧张,从而在短期内推升了大宗商品的价格。而电力设施的大面积损坏也暴露出结构上的不足,电网改造的要求将被再度提上议程,从而对金属的消费又得到加强。
瑞士信贷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则表示,粮食短缺将成为一个结构性的变化,因为这是工业化过程中不可回避和不可逆转的变化。全球化之后,带来了发展中国家的居民(尤其是中国人)对蛋白质消费的提高。现在全球化已进入到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是生产线的移动,带来工业上的变化;第二阶段则是消费的提高。相应的,农产品也进入商品市场的第二波牛市。(记者 黄嵘)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