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牛市赚钱效应不断扩散的情况下,银行的储蓄存款也在不停地往股市里“搬家”。但对于缺乏投资经验的多数投资者而言,要想在股市赚到钱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股市中的资金,一分钟没有落袋就永远不属于你”,此次记者却碰到了一位不断往股市外“搬钱”,自称“搬运工”的股民——孙庆国。
之所以自称“搬运工”是因为“我从来不会把所有的资金都放在股市里,而只是留一部分固定资金用来炒股,直到资金出现一定数量的结余,我就直接套现,把钱搬出股市。”就是这个习惯让老孙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股市震荡。
第一桶金
上世纪80年代末,老孙还是深圳一家工厂的员工,在深圳工作了几年之后有了一点积蓄。1991年,深交所成立,老孙听说炒股可以赚钱,就揣着仅有的几万元冲进了股市。
深交所成立之初,可以买卖的股票只有深发展、深宝安、深安达等几只,老孙买入了深宝安。几个月之后,深宝安股价一路攀升,居然涨到了16元,老孙的本金也随之上升到了6位数。
“初入股市的时候,我真的很顺,不管买什么都赚钱。”说起那段往事老孙很开心。1992年,深宝安的股价达到了30多元,老孙账户里的钱也水涨船高,由十几万元变成了上百万元。
从运气到技术
“1992年底,单位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把我安排到了上海的工厂工作。可到了上海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老孙说。
到了上海,老孙自然不会放过在沪市大展拳脚的机会。可是,此次炒股却没有了深市那样的运气,买一只亏一只,一年左右的时间,百万资金已经亏得只剩三成。
老孙心慌了,他开始思考自己炒股以来的得失。“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我发现自己太依赖运气,而对股票基本知识与技术指标缺乏了解。”从那以后,老孙开始潜心学习股票知识。
经过几年的研究,老孙从自身失败的教训以及别人成功的经验中获得了很多难得的知识,从大势研判、个股技术分析、实盘操作等方面做好了充分准备。
恰逢1997年股市再次出现机会,老孙瞄准机会相继买入了四川长虹、飞乐音响等牛股。此后又在网络泡沫时大浪淘沙。2005年底至今的大牛市行情中,老孙转战各热点板块,每次都成功地抄到底部。在短短的几年内,又重新赚回了亏掉的钱。
落袋为安
经历过财富的大起大落,老孙炒股从心态到技术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熊市那几年,我通过频繁地交易试图保证自己资金不缩水,但我发现这样很费力,到后来我干脆将部分股票套现,落袋为安,只留一部分资金做炒股之用。”老孙说,这样不仅能保证自己资金的安全,还能戒贪。
“有很多股民有钱都去买股票,以为股市里面到处都是金子,事实远不是这样。”老孙告诫股友们,股市里再多的钱也不是自己的,只有放进口袋的才是自己的。(记者 宋璇)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