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本市场上最神秘的“潜水者”之一的私募股权(PE),正依托信托这一渠道获得高速发展,并且以理财产品的形式给普通投资者打开了一扇大门。这类产品正值高速发展的春天,但在创新、制度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来说,目前PE产品属于高成长的“半成品”。
春天已经来到
创业板概念引发各路资金“围剿”PE,依托信托这一模式的PE产品频频推出。
据WIND数据统计,自从2007年4月份以来,一共有65只股权投资信托类产品发行。今年1月份,信托公司共发行产品46只,其中34%的产品是做PE,而在去年前6个月,PE在信托产品中所占比例还非常有限,每月发行产品2-3只,占发行产品比例在5%之下。
除了数量猛增外,这些信托公司推出的PE产品纷纷获得三四倍的超额认购。短短一年多募集的资金额,甚至超过了不少本土PE经理们10年打拼积累的成果。
实际上,银行、券商等机构对PE业务也很感兴趣。去年4月份,中信银行与中信信托合作推出“中信理财之锦绣一号”,产品主要投资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IPO战略配售、定向增发和其他股权投资项目,这是国内首份股权投资型银行理财产品。不过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银行推出过此类产品。一位银行产品设计人员表示,此前不少商业银行都有推出PE产品的计划,都以担心风险太大而不了了之,不过他说,“谁也不会放松对这块蛋糕的追逐”。
券商在这一块也有所动作。新华信托近日携手上海某证券公司推出“太平洋深蓝一号”股权投资信托计划,这是业内推出的首款以券商为主投资顾问的信托型PE产品。这显然给券商“公开”发行PE产品打开一扇门,此后或将有更多的这类产品出现。
“半成品”的尴尬
一方面是PE产品的火热发行,另一方面是PE产品本身的“青涩”,正面临着“半成品”式的尴尬局面。
目前信托公司推出的PE产品大多针对Pre-IPO这种业务类型,PE所投的企业大多是处于成熟期,有一定盈利、上市预期比较明确的企业。这样直接投资“半成品”,虽然风险小、资金运用效率高,但一旦企业上市拖延了下来或者是失败,这一产品可能变成长期投资。
此外,10倍的市盈率起谈购买股权的现象在2007年就已经出现,不过相对应的是去年红火的牛市,然而目前熊市的环境下,几十倍的市盈率要价很难让人接受。资料显示,从2005年初询价试点到新老划断之前,A股全面摊薄后的平均新股发行市盈率为20.4倍,而去年市盈率差不多30倍,今年回落到20倍左右的市场率水平,实际上利润空间已然不大。另外一方面,为了获得更优价格,可能不少企业会推迟上市。
2007年美国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回报率大概有30%,中国业内目前没有公开的数据,但PE产品业务空间显然广阔。从长远上看,PE产品可以做初创期企业的股权投资,或者并购型PE。目前不少信托公司正在尝试着做新的业务,比如设立承诺制的信托计划等。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将股权市场比作金字塔,上市公司股权只能是塔顶,而数量庞大的私募股权才是厚重的塔基。随着主板和中小板市场交易的活跃,创业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的加快, PE逐渐拥有了更多的投资场所和市场退出渠道。在股权投资高额回报的吸引下,作为塔基的PE就必然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从而带来PE产品更多繁荣丰富。(陈墨)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