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Wind资讯和第一创业证券数据统计,四月份国内理财产品在发行数量上仍然保持较大的规模,29家银行(包括21中资银行和8家外资银行)共发行405 款理财产品,比3月份增加了4只,银行仍是理财产品发行主渠道。据公开资料,4月份共有16 家信托公司推出了25款信托产品,比3月份大幅减少了19款,而券商集合理财仍然维持在产品市场的弱势地位,总共才有长江超越理财2号和中金股票策略2号两款产品推出。
比较各大金融机构新发行的理财产品,无论从发行数量、产品类型、或者产品的收益净值,相对于三月份来说,均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变化。理财产品市场最大份额依然被保本和固定收益类的低风险产品所占据。4月份银行共计推出的405款产品里面,保本浮动收益型和保本固定收益类产品共达324款,占到了80%的比例。
市场观察
证券投资类产品或再受青睐
四月下旬,股票二级市场出现了期盼已久的反弹。市场反弹能否带来理财产品市场的红五月?对此我们仍然保持着一份谨慎乐观的心态,市场反弹带来证券类投资产品净值的提升是必然的,但是从最近基金等机构净卖出的行为仍然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于未来经济基本面不确定性风险的担忧,同时反弹是否会带来基金等产品的大额赎回还值得观察。我们发现,市场回暖已经使得最近新批的基金和集合理财等产品在抓住难得的产品销售时机全力推销,发行规模和快速建仓时机都是他们关心的重点。
四月份也是银行理财产品风雨来袭的一个月。“收益门”事件曝光后,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存在缺陷、营销存在模糊概念、风险揭示不足等问题随之浮出水面,银行理财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为解决此类问题,银监会及时兴起了一轮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风暴。
随着股票二级市场逐步向好,银行理财产品中证券投资类产品可能会重新受到投资者青睐,产品的热销会否引致前期的问题死灰复燃,我们尚不能妄下结论。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务必要吸取前期的教训,充分了解产品风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投资参考
四月份是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及2008年一季报集中披露的时间,细心的投资者也许会从中发现,一些上市公司一季报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已出现理财产品的身影,这里面既有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也有券商集合理财计划。这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是其中蕴涵的风险也不能忽视。
信托产品现身十大流通股东
据公开资料显示,我们发现某信托公司发行的同系列四期产品,交由同一投资管理顾问进行资金运作,其中有三期产品在同一上市公司的前十名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东中榜上有名。此外,在该公司的其余几位股东中,我们也发现了另外一家信托公司的身影。与基金、券商、社保基金等偏好大盘蓝筹股不同,信托公司的集合资金理财产品一般更愿意将资金投向具有高成长性、有实质性炒作题材的中小上市公司。在大盘逐步向好的条件下,这类投资品种往往是相对于大盘蓝筹更好地反弹品种。由此看出,在目前大盘逐渐回暖的情况下,信托产品已经开始加大了风险资产的配置,体现其对于二级市场的态度已经发生了些许变化,对于后市的预期逐渐转好;但同时,这种过于集中的投资蕴涵的风险不可低估。上述信托公司的操作手法有急功近利之嫌,信托产品的受托人应该及时充分地向投资者披露市场风险。
券商理财产品值得期待
与信托产品相同的是,券商集合理财也有在抄底行情中加大了权益类资产比重的趋势。4月末,多家券商公布了旗下管理的集合理财计划产品的一季报,显示它们当期的净值增长率并不亮眼,这种现象与前期股票市场的低迷密切相关,值得欣慰的是多数券商理财产品的损失低于远大盘指数。随着月末市场的转暖,一些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已经在三月份开始逐渐增加仓位,从券商理财产品一贯的稳健操作风格来看,我们认为券商理财产品下一阶段的表现值得期待。5月初,东海证券的东风2号正式与投资者见面,其发行规模上限是35亿元。该产品的最大特点在于非限定性的投资策略,这种策略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市场向牛时可以多配置收益较高的股票资产,在市场向熊时可以增加非风险资产的比例,从而保证收益。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