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成财富黑洞? 专家:给KODA买份“保险”(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理财产品成财富黑洞? 专家:给KODA买份“保险”(2)
2009年05月12日 13:13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富豪上当打官司更弱势

  金融海啸,连原来银行的“尊贵客户”也有人“落水”。一名香港记者表示,他有不少朋友都是香港私人银行的客户,当中不乏投资专业人士,包括律师。他们的经历和普通人大同小异,都是自己存在银行的大额定期存款快到期的时候,银行职员给他们打电话,说“现在利息低,将定期存款续期划不来,不如转买累积认购期权(Accumulator)、高息票据(ELN)等金融衍生品,这些东西利率高。”出于对银行的信任,他们就接受了银行职员的建议,待“毒债事件”爆发之后,他们发现购买这些挂钩产品,自己还真像挂在钩上被火烤的叉烧、烤鸭,累积认购期权(Accumulator)现在也被他们戏谑地称为“买后杀死你(I’ll kill you later)。”

  与普通市民相比,他们财大未必“气粗”。当他们向银行问责时,银行早做好准备, 打开合约或附件一看,种种风险皆详细列出,而此前推荐时,银行职员却未提。再加上他们在法律上被归类为“专业投资者”,因此被法庭视作事先对风险已知情,举证有一定难度。

  与他们相同命运的还有一批内地富豪,由于这种挂钩债券和衍生品在内地不允许买卖,这些私人银行在内地也未被允许开展业务,于是他们就从香港飞到内地,逐个游说这些富豪到香港开户购买,在这些私人银行的招牌引诱下,这些内地富豪也因此成为“俎上鱼肉”。

  剖析

  外汇保证金业务操作像“赌场”

  由于内地设有私人银行的外资银行在香港大多也有私人银行,因此彼此间通道互相联通,有些内地不能做的业务,内地私人银行也会向香港方面介绍客户,由香港方面派人到内地和客户商谈,将业务转向香港,比如一些风险比较大的业务,例如:信贷衍生品、外汇保证金。

  这些信贷衍生品的结构异常复杂,香港《明报》引述一名银行销售人员的话说,即使到现在他们都没弄懂具体过程,即使负责有关产品的人,也要花时间,翻查所有文件,才能了解运作。简而言之,基本是没有抵押品,消费者购买的不是资产而是债务。

  而在外汇衍生品方面,据熟悉外汇保证金业务的人士介绍,目前市场上的外汇保证金公司的操作更像赌场,例如不将客户下单投放市场,而是在公司内部进行对冲交易,因为是反向操作,只有让客户赔钱,公司的交易才能赚钱。因为外汇保证金业务操作须经过公司服务器,即使客户在明显能赚钱的时刻下单,公司也会故意延迟数秒,因为外汇保证金交易瞬息万变,而客户质问的时候,公司也会以技术原因搪塞过去。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