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律师赖建平在荷兰银行购买多个金融衍生产品KODA,投入近2100万港币,去年11月底时倒欠荷兰银行200多万。郝女士也投资了8000多万元在香港某私人银行购买KODA,但两个月后却被告知倒欠银行9000多万元。究竟这是让资产增值的理财产品,还是让资产消失的财富黑洞?
某香港理财产品赔光内地富豪千万元
5月4日,北京律师赖建平向记者讲述他从千万富翁变“负翁”的经过。赖建平称,2007年6月经朋友介绍,在香港荷兰银行开设了一个私人账户,并于7月在该银行私人“投资顾问”劝说下将400多万港元打入账户,并按照建议进行投资理财。从2007年8月至11月22日,赖建平在理财顾问建议下进行多个KODA(全称为KNOCK OUT DISCOUNGT ACCUMULATOR,俗称打折买股票)合约交易,合约总数共计14个,累计最大理论交易额达到上亿港元。
随着2007年港股大跌,银行也不断发来催款通知单催促赖建平继续往账户内打入资金。从2007年12月份到2008年的3月份,短短4个月的时间,赖建平陆陆续续又向账户内打入1000多万港元。截至目前,赖建平共计投入将近2100万港币,最后不仅血本无归,而且去年11月底时倒欠该银行200多万。
在北京做国际贸易的郝女士表示,她也投资了8000多万元在香港某私人银行购买KODA,但两个月后却被告知账户被冻结,8000多万元“化为灰烬”且倒欠银行9000多万元。
香港退休教师遭遇“毒债惊魂”
如果说内地富豪遭遇的这几起事件耸人听闻,那么在香港这样的事情已不是新鲜事。2008年8月的一天,香港退休中学教师黄家林经老友陈泽栋(化名)介绍认识一位银行职员,该职员向他推荐他们银行推出的一种衍生品债券,说非常稳健而且收益也很高。听后黄家林心动了。后来儿子向他借钱,于是他决定不投资。一个月后,他才发觉,自己这次犹豫真的是一场大幸。到9月份,原来劝他购买债券的银行门口被愤怒的投资者包围,其中七八成的人是像他这样的退休者。
而同样也是退休教师的梁女士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她一直在某家银行开户存款,2008年5月后该银行职员就不断打电话向其推介投资产品、基金、定期派息债券等,说退休增值资金;凭着对这家银行几十年的信任,便买了10万美元的雷曼挂钩票据。梁女士说:“直到 9 月 15 日我才接到通知说这个产品是高风险产品,我的血汗钱就这样化为乌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