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期本报《金融周刊》曝光银行风险测试走过场后,上周又有读者向本报报料:目前银行销售的一些外汇理财产品说明书像天书,根本看不懂,“有的产品别说是普通百姓,就连理财经理都不一定完全明白。”该读者认为,产品说明书太过艰深,这无疑会给消费者的理财消费埋下危险的伏笔,而营销人员对风险揭示不充分,资金到期兑付告知不及时等现象,也让消费者对理财市场风险的担忧加剧。
理财天书
让博士自叹“书都白念了”
前不久,在成都某房产公司任职的张先生收到花旗银行的一份理财产品宣传单,上面的一句话打动了他:“有效帮助您对冲美元兑人民币贬值的风险。除每年保息外,每年潜在更高票息。”等他拿到产品的详细说明书时,顿时惊呆了:长达数页的说明书里,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各样的数字符号,夹杂着五颜六色的表格、曲线、计算公式,“这是3年期挂钩原油及铜价格的产品,开始我觉得这个概念很好理解,但看完说明书后,除了认购起点和其他的一些基本信息外,别的根本看不懂,这哪是产品说明书,分明就是天书嘛!”
为此,张先生把自己的同事——— 一位学金融出身、已念到博士的吴先生也找了来,吴先生看了说明书后,自叹“书都白念了”。
吴先生告诉记者,他原本以为很简单,没想到第一次硬是没看懂,后来虽然勉强看懂了,但还是有一些迷糊的地方,“这实际上是一款投资境外票据的产品,票据挂钩的对象是原油及铜,而不是像张先生认为的那样产品直接投资于原油和铜。”吴先生说,他觉得产品说明书至少有两点问题,一是信息不够全面,“据我所知,银行设计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通常都暗含着杠杆,产品募集资金不是按比例直接购买挂钩的产品,而是买入相关产品的金融衍生产品。比如,这款产品买入的是境外票据,这些票据和原油、铜这些产品如何挂钩,国际投行如何对冲,至少从产品说明书里,外界根本无从获知。这样,投资者对于产品的风险也难以判断。”
其次,“产品涉及诸多计算倒还在其次,关键是很多专业术语,一般投资者可能会觉得比较晕,比如参与率、潜在票息率、票据汇率……虽然银行为了让客户看得懂,还专门举了三个例子,分别是产品在‘表现很差’、‘表现一般’、‘表现很好’时的收益情况,但是,一些关键的数据没有交待,比如例子说‘表现一般’的时候‘票息率’假定为11.386%,但这个11.386%怎么来的,为何这样假定?产品说明并没有交待。”
理财天书
让专业人士头昏脑涨
像张先生遇到的这种理财“天书”并非个别现象,上周,市民孙女士来电反映,去年8月,她女儿在某银行替她代购了一款澳元理财产品,“买了一直没管,直到今年才拿出说明书来看一下”。不看不知道,这一看孙女士就彻底晕了。在长达8页的产品说明书中,收益说明就有3页,其中竟然涉及多达12种货币的汇率换算和众多复杂的计算公式,且不说这些计算公式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同“天书”,仅12种挂钩的货币,大部分都是普通市民闻所未闻的,更别提对其汇率有所了解。
拿着孙女士的产品说明书,记者随机调查了6位正在银行营业大厅里办理业务的普通市民,“我的天,那么多图表、数据和公式,头都看晕了,根本就看不下去,看不懂……”如果说普通市民都表示无法看懂该说明书,是因为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所致。可既然推出这样的产品,银行的理财经理们对产品一定“门儿清”。于是,记者以客户名义陆续找到数位银行理财经理“做题”。在位于红星路上的一家银行营业厅里,记者将产品说明书摆在该行的一位理财经理面前,他认真分析了大约20分钟后,无奈地告诉记者:这说明书的确复杂,自己都看得发懵!而另一家银行的理财经理在看完说明书后,也坦言:确实不太明白。
上周五,记者又将这份产品说明书拿到了普益财富的研究员面前。银行部负责人张星看了这份说明书后表示,对于专门从事银行理财产品研究和测评的他们来说,还是能看懂这份说明书的,但这款理财产品涉及的投资币种太多,很多币种的汇率只能通过专门的终端才能获知,而普通投资者根本无法获知这些信息,想要弄懂的确很困难。张星坦言,“其实不止投资者和理财经理看不懂,有些设计复杂的产品,我们也看得头昏脑涨。”
理财天书
集中在外汇理财品
这类产品说明像“天书”一样的理财产品都是哪些产品?记者从普益财富了解到,产品说明书复杂的主要是一些挂钩境外的外汇理财产品。截至5月7日,目前各中外资银行在售的外汇理财产品共有30多款,大部分是结构性产品。“结构性产品挂钩的标的涉及股票、基金、利率、汇率、大宗商品和期权等,设计的确较复杂,但并非所有的产品都难以看懂”,普益财富银行部负责人张星表示,一般挂钩利率的理财产品都比较容易理解,而挂钩指数、基金、汇率等标的的产品则相对复杂,“有些产品在设计时条件苛刻,如浦发的一款产品,经过测算和后来的实际收益证明,能够获取收益的可能性相当小。”在收益方面,据普益财富的研究数据,今年前4个月到期的结构性外汇理财产品中,出现了较多零收益,甚至是负收益的产品。不过,张星表示,结构性产品收益不理想主要还是因为大势的问题,毕竟现在整个金融市场都不好,而并非银行产品设计的问题。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