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资金加快了进入中国养猪业的步伐,这又会给养猪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在07、08年的养猪潮中,不但大量国内资金进入了养猪业,甚至一些外资也被吸引了进来。像著名的国际投行高盛,就一度盛传将在全国各地大规模收购养猪场。虽然,这个传言在市场上很快销声匿迹。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境外资金的确加快了进入中国养猪业的步伐。这又会给养猪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再来看看记者的调查。
去年下半年,高盛全国收购猪场的传闻被吵得沸沸扬扬,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全国疯狂收购猪场的并非高盛,而是这家总部位于南昌的艾格非国际集团公司。集团总裁熊俊宏告诉记者,2008年他们利用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的1亿美金,在江西、福建、广西、上海等地迅速收购了近40家猪场。
艾格非国际集团公司集团总裁熊俊宏:“我们要快速形成规模才有效益,否则我们一点点建或者一点点收购的话,那么在行业中它的影响力,包括他的管理难度都会增加。”
记者:“您刚才讲到一个承诺是什么承诺?”
熊俊宏:“我们承诺他,就是到08年底我们会达到一定的规模,40、50万的规模,事实上我们做到了。”
艾格非国际集团在07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前,有10多年猪预混饲料的生产和销售经验。艾格非能顺利地上市融资,正是07年飙涨的猪肉价格和政府补贴,让海外投资者看好中国的养猪业。然而现在猪肉下跌加上金融危机,也使得熊俊宏的30多个猪场面临亏损的压力。
记者:“但是我们知道,养猪行业一般的平均例如也在五块五左右,现在已经跌破了五块,这样一个亏素,外资公司怎么向股东交代?”
熊俊宏:“我相信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尤其真正了解中国养猪业的,他会理解,中国的养猪业处于这种波峰波谷这么一个阶段,我相信有波谷就有波峰,我认为不到半年到一年时间,整个行情会有所改变。”
艾格非立志做中国的“养猪大王”,但熊俊宏深知现在进入养猪业的大财团越来越多。中粮集团宣布,在未来5年内将投资97亿元,在湖北建成存栏50万头的母猪养殖基地,形成1000万头的国家生猪现代化健康养殖示范区;泰国正大集团与江苏省农垦集团,以合资经营方式设立江苏正大苏垦猪业,希望用五年左右时间,形成年出栏一百万头生猪及屠宰和加工能力,网易也决定进军养猪业,年出栏生猪将达到100万头。熊俊宏相信,随着这轮行情下跌的洗牌,中国的养猪格局将发生剧烈改变。
熊俊宏:“我们中国养猪业不能完全依靠千家万户型的,这种小农式的养猪业,那么中国的养猪业我相信它一定是走这种大规划、集约化、科学化的这种养猪的模式,这种模式的进入以后,但他比重占到一定的尺度以后,相对的说这种养猪大起大落的情况会有所改变。”
在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养猪专家黄瑞华看来,政府应该改变原先的补贴模式。他坚决反对政府再把资金补贴给新建猪场,过度热情鼓励养猪,只会导致母猪数量的非正常增长,埋下猪肉价格快速走入下一个谷底的祸根。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黄瑞华:“目前这种情况下,谁处于市场平衡当中处于劣势,应该是养猪生产者,所以我就觉得对于这些养猪生产者,那么你这个时候假如说把这个资金用在他们身上,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雪中送炭,真正的雪中送炭。而不是对每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来进行补助,不管这个每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在任何时候我觉得都是不合理的。”
半小时观察:不要吃不到猪肉才想起养猪
有一个笑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遇妖怪来袭,一片黑云过后,大家发现唐僧还在,单少了猪八戒,只听到妖怪大笑着说:好久没吃过猪肉了。
在2007年春季,类似这样的笑话盛传一时。因为当时的国内猪肉价格涨到了历史最高位,吃肉成了不少家庭的负担。而我们栏目也曾经追踪报道过肉价上涨的现象。后来我们发现,肉价飞涨的源头在2004年2005年。在市场信息不对称、肉价过低、饲料成本飞涨的情况下,农户养猪赔钱。那两年里,不少农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放弃了养猪,再加上06年猪蓝耳病疫情爆发,直接导致07年开始猪肉供应减少,肉价飙升。
如今,猪肉市场似乎又遭遇到这样一个轮回,只不过不同的是,现在不但养猪农户的热情降至冰点,那些当初高调进入的养猪企业也不敢开张。看来肉价无论涨跌,他们的日子都不好过。为保护养殖户利益,今年年初,财政部、农业部等六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应急预案,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近期国家还将启动一系列生猪生产扶持措施,加强市场预警监测,维护生猪生产的信心。不过,除了这些应急手段,怎么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肉价暴涨暴跌的走势,降低养猪行业的风险?我们还没有看到更好的解决之道。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不要再到吃不起猪肉的时候,才想起养猪行业来,如果我们养猪业主体始终是分散的小农户、仓促上阵的企业,缺乏整合市场的力量,这个一盘散沙的市场总会难逃暴涨暴跌的怪圈。
(主编:卢小波 记者:周弈翔 摄像:白羽)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