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三:挖内涵,塑品牌
一个品牌最持久的含义应是它的价值、文化和个性。
———摘自科特勒经典著作《营销管理》
令人有些出乎预料的是,此番在全球被无数人追捧的活动,在澳大利亚国内的反响却十分平淡。“这样的旅游项目包装推介,在澳大利亚非常多。”澳大利亚留学生帕米尔说。
如今定居在悉尼的解放日报原资深记者时赛珠,昨天在越洋电话中也告诉记者:“也许是当地人习惯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吧,反而没有那么激动。”
时赛珠告诉记者,旅游对澳洲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达到4.5%,所以澳大利亚政府异常重视,“这几年,尤其是金融危机后,澳大利亚旅游的营销方案更讲究策略。”时赛珠注意到,当地电视台推荐低价机票的广告中,都会附上当地旅游景点的介绍。还经常会有专题片,主持人实景深入各地,一边展示风光,一边告诉观众各种旅游知识,在沙漠车该怎么开、抛锚怎么办,沙漠中如何做蛋糕,如何在野外抓到鱼、再怎么处理才好吃,等等。
在时赛珠看来,像“世上最好的工作”这样的旅游促销,不是只图热闹、有趣。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其实有着统一的深刻内涵———“非常强调抓住澳大利亚的真正精神,比如冒险、探索精神,比如热爱大自然,让消费者一看就说:对了,那就是澳大利亚,那就是有关澳大利亚的一切,那就是为什么现在我要去的理由。”再比如前不久热映的史诗巨片《澳洲乱世情》,以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澳洲土著居民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而其中的每一个镜头,都如油画般美得令人窒息。这样把当地风光的展现与推介,融于爱情故事与历史回味之中,令人印象深刻。
“现在的消费者与过去不同,他们不是走马观花,许多人寻求真正的体验与发现。”沈俐说,“我们相信,没有什么能比游客在旅行途中的一手体验,更能直接打动其他游客了。所以我们想全球海选出一名游客,让这一个体通过半年的工作时间,影响并带动其他个体。‘世上最好的工作’,不仅是一个活动,也是一个品牌。”
正是通过这个品牌,消费者记住了大堡礁,记住了昆士兰;通过这个品牌,更是塑造了澳大利亚旅游在全球的形象。而贯穿品牌建设与传播过程的,乃是突出创新性、真正有内涵的思想与行为———塑造一个令人印象深刻、又凝聚上海城市精神的品牌,这,也将关乎世博会的影响与成功。
最后面试有啥花头
昨晚7点,几经周折,记者终于拨通了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的电话。媒体中心工作人员赛赞尼娜告诉记者:“这会儿,选手们正在吃晚餐呢。”
最后的面试内容是什么?赛赞尼娜回答: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作面试。她说:“每个人只有20分钟回答问题的时间,问题很常规,就是比如你有什么特别的技能、你觉得自己为什么是最合适的人选……估计绝对不会超过10个问题。负责面试的考官有4个,2个来自行政机构,2个是他们未来的雇主。”
有意思的是:根据安排,当一个人面试的时候,其他人则在岛上跟着名厨做大餐,跟着调酒师调酒,跟着画家画画……
最看重应聘人的什么素质?赛赞尼娜说:“这个工作所要求的良好的个人素质,包括:友善,快乐,外向。当然,因为要不断在网上更新博客,必须能用英文写一手好文章;因为要经常面对媒体,必须有一副好口才。如果还具备幽默感,那就完美了!”
目前,入围者的年龄从20岁到39岁不等,“这是一个很大的范围。”赛赞尼娜笑了。
结果什么时候出来?赛赞尼娜明确告知:“当地时间5月6日下午3点,将会有一个官方正式的宣布仪式和祝贺仪式。”
此前在5月3日,这16名选手抵达了大堡礁哈密尔顿岛。5月4日和5日两天,他们参加了游泳、驾船、喂鱼等集体活动。当然,还尝到了世界级厨师的手艺。像午餐中的甜品色拉就很受欢迎,新鲜的草莓夹在香甜的巧克力中,大家吃得很开心。晚餐后,就安排选手们回宾馆休息了,大约9点就要睡觉。“因为即将到来的一天,对于他们,可是相当的重要,当然要好好睡上一觉!”赛赞尼娜说。
“中国的两名选手?目前的表现都很好,他们尝试做了很多新事情,比如给鲨鱼喂食,潜水等等,表现很勇敢机智。”不过,当记者问到他们获胜的可能性大不大时,她笑了,“我只能说,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记者 林环 周楠 梁建刚 尤莼洁)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