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正式生效实施,创业板已由“备战”升级到“实战”。据初步统计,目前浙江有近20家企业已完成上市准备,等待登上创业板的头班车。
上市梦又近了一步
“大家再加把劲,等公司上市了,企业和个人的财富又能上个台阶了。”章先生是杭州一家科技公司的部门负责人,争取企业上市成了他和同事的最大动力。
他所在这家科技公司,在2007年底就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最初瞄准的是中小板,准备上会了,却突然碰到了IPO暂停,现在创业板又将开闸,他们的上市梦想又近了一步。
闲暇之余,很多同事都会上网看看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股价,再暗自计算自己的身价。“现在公司已经做了两手准备,创业板先开闸就到创业板上市,IPO先重启就到中小板上市。”章先生说,每次开会,“上市”总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以前大家都关心奖金,现在更关心股份的多少了。”
尽管创业板的具体上市规则还未公布,但浙江不少企业都已把目光投向了创业板。
据有关部门资料统计显示,浙江辖区(除宁波外)内,处于辅导期的拟上市公司以及已报会待审核企业有100多家,构成了庞大的创业板和中小板“后备军”。其中已经完成上市准备,有意向登陆创业板的有10多家,涉及网络、影视、太阳能、旅游、传媒、生物制药、纺织、通信、银行、电器、机械等行业。
券商按中小板标准挑项目
“这100多家企业,不少都会选择在创业板上市,他们既符合中小板的标准,又符合创业板的上市标准。”证监会浙江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创业板的具体规则还未出台,很多券商在挑选项目时,都以中小板的上市要求为准,挑选的企业都是行业内的翘楚。
去年3月证监会发布创业板规则的征求意见稿后,券商加快了扩充创业企业上市资源的步伐。据了解,目前国内创业板项目储备主要集中在中小板投行业务较好的券商手中。截至目前,创业板储备项目数量排名靠前的10家券商,所准备项目已经超过150个,其中近期可申报的项目就有70多个。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对发行人设置了两项定量业绩指标,以便发行申请人选择:一是要求发行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二是要求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不过,这些门槛在浙江企业眼里并不是大问题。“符合创业板的浙江企业少说有几百家,现在主要还是要看企业所处行业,有没有创新概念,有没有发展潜力。”一家券商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他们都是按照中小板标准挑选首批创业板企业,目前主要是太阳能和环保概念股,更容易受投资者青睐。
另外,对于创业板可能实行的做市商制度,不少券商也早做好了准备。据了解,包括纳斯达克的OTCBB市场,以及伦敦交易所的AIM市场,其都不对企业做出任何经营和盈利方面的要求,但前提是,必须找至少一家的做市商来推荐上市。一旦发生问题,做市商也能够帮助交易所一起消化压力和损失。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