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 决策层部署下阶段工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 决策层部署下阶段工作
2009年05月05日 08:57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二季度的工作重点在于强化政策的落实,尽快下达重点产业振兴专项资金;同时抓紧储备性政策的研究,做好应对更为严峻复杂局面的预案

  “抓紧推进前两批已下达中央投资项目的建设,尽快下达第三批中央投资,加快资金拨付进度。”近日,《瞭望》新闻周刊从权威部门获悉,随着一季度数据的出台,决策层已经着手具体部署应对危机的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权威人士向本刊记者强调了未来的政策主线,“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

  他透露,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在于强化政策的落实。首先,要加快制定已出台政策的实施细则,做好各项政策之间的衔接,把宏观调控政策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其次,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和政策实施效果,及时充实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注重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不断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权威人士特别强调,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走势,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分析,抓紧储备性政策的研究,做好应对更为严峻复杂局面的预案。针对上一个阶段出现的问题,按照中央的要求,各级政府下个阶段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提高效率,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努力做好当前经济工作。

  采访中,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向《瞭望》新闻周刊介绍说,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和蔓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虽然目前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基础尚不稳固,外部需求持续萎缩,进出口形势十分严峻,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就业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因此,权威人士提醒说,既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又要充分估计面临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决不能盲目乐观、掉以轻心,宁可把困难和风险看得重一些,把应对危机的时间估计得长一些,把政策举措准备得充分一些。”

  扩大投资、力促消费、稳定外贸

  对于投资、消费和外贸组成的“三驾马车”,在评估上阶段政策效果的同时,决策层进一步完善了下阶段工作的针对性,从提高效率的角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政策调整。

  投资方面,认真落实扩大投资的各项政策措施。做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工作,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抓紧制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名录。区别对待,适当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

  对于此,权威人士强调,在投资过程中应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继续加大对“三农”、民生、重大基础设施、自主创新等方面的投入,抓紧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建设,坚决防止盲目重复投资、扩大过剩生产能力和违规圈地占地。

  此外,需要围绕投资方向、建设程序、配套资金、工程质量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对中央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尽快出台鼓励民间投资的措施。研究制定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的综合性政策。

  消费方面,着力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坚持把扩大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基本立足点。扩大“家电下乡”的品种和范围,适当提高补贴产品的最高限价。配合“家电下乡”,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

  “要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今明两年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对达到能效等级1级或2级标准的高效节能空调、冰箱和洗衣机等10大类产品,加大推广力度。鼓励支持使用LED等高效节能照明灯具。”权威人士指出,还应积极扩大文化、旅游、信息等服务性消费,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稳定房地产、汽车等大宗消费。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清理各领域特别是公共事业领域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规定和收费。

  外贸方面,千方百计稳定进出口。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进出口形势十分严峻。一季度,出口额同比下降19.7%,其中18.4个百分点是由于出口实物量下降引起的。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额均大幅萎缩。常修泽告诉本刊记者,“在当前外需持续萎缩的情况下,减少出口的政策性成本至关重要。”

  因此,权威人士指出,应清理限制出口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不适应形势变化的要及时废除或暂停。

  比如,充分利用外贸发展基金和信贷等手段,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确保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不下降。加大出口信贷支持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承保规模,降低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费用。

  再如,发挥商会、协会和驻外商务机构的作用,帮助企业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增加对重要能源、短缺原材料、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的进口。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积极利用援外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等手段,带动工程机械、电力、通信和冶金设备等出口。

  

【编辑:蓝玉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