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玉米之父"身家11亿 超袁隆平成科学家首富(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杂交玉米之父"身家11亿 超袁隆平成科学家首富(3)
2009年04月28日 14:18 来源:中央电视台《财富故事会》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画面:《365里路》,李登海在海南研究种植玉米的情景

  解说:从1978年到现在,三十年的时间。李登海每个冬天都是在海南度过的。他这样的坚持也让他比别人多收获了三倍的育种数据。

  同期声:李登海:从育种的代数来讲我现在接近九十代了吧,我们可能是育种代数最多的。

  解说:30多年来,李登海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奇迹,让他的玉米产量一次又一次地创造出新的纪录。

  主持人:(王凯拿着玉米的演示)以前种植的玉米是平展型的,也就是玉米叶子和玉米杆之间的角度大于90角度,这样上面的玉米就遮住了下边的,不利于玉米的光合作用。李登海通过研究,开启了紧凑型玉米的时代,就是让玉米叶子生长的角度在45到50度之间。不但可以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而且还可以增强种植的密度,增加玉米的产量。而这紧凑型玉米就是靠李登海一代又一代的育种实现的。1989年,李登海成功的培育了掖单13号,这在中国种植玉米的历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解说:1989年,当时李登海的掖单13号横空出世,创造了每亩1096.29公斤的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国家把掖单13号作为了全国推广的重点农作物。

  同期声:李登海:它的增产效益,在八五、和九五期间完成了国家推广一亿亩,增加二百亿斤的大项目。

  王继明(李登海莱州农科院院长):最大的年份占全国玉米种子43.5%。推广速度是非常快的,推广的面积也非常大。各种子公司在生产经营推广上也获得了非常好的企业效益,同时也创造非常大的社会效益。据农业部统计,应该增加的社会效益一千个亿。

  解说:这一年,全国的种子公司都在经营着李登海的掖单13号,挣钱的公司不计其数。可李登海还是守着自己小小的民办研究所,继续研究他的高产玉米,并没有什么质的变化。

  同期声:李登海:我说我没感觉。我们追求的就是开创中国的玉米道路,改善生产实验水平。当时我们国家种植玉米面积当中,每三棵玉米当中就有我一棵。所以我坐着火车走到那儿一看这片玉米,我繁育的品种,也充满了自豪感。

  解说:1998年,并没有想靠玉米挣钱的李登海却突然成了亿万财富的拥有者,他没想到这么多年的付出,在这个时候带给了他实实在在的财富。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颁布,各地的种子公司必须有偿的经营李登海培育的新型玉米种子。李登海当即成立了登海种业有限公司,把科研、生产、推广、经营集于一身,几年的时间便成为了固定资产上亿的企业。

  主持人:有了自己的公司,李登海从一个研究育种的科研人员变成了拥有亿万资产的富翁,可李登海并没有因此有所改变,他还是按部就班的继续种他的玉米。每次到海南妻子都要陪着他一块去,但是他却从不让妻子和自己乘坐同一班飞机,这是为什么呢?当然还是因为玉米。

  主持人:欢迎回来,听王凯接着跟您聊。前面咱们说到了,成为亿万富翁的李登海,还是坚持每年到海南去种玉米。但是绝不允许妻子和自己搭乘同一班飞机去。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因为玉米种子。

  解说:每年的10月份,李登海都要带上在莱州育出的种子到海南去,这些种子是李登海精心挑选的,他总是小心翼翼,生怕有半点闪失。每次出门前,他都是把种子分成两包,他和妻子各带一包,搭乘不同的班机。

  同期声:张永慧(李登海的妻子):他出的主意,因为在一块走有时候怕遇到什么不祥的事情发生。不在一块走,种子都分开带。

  解说:把两包种子看得比妻子和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李登海的这个举动,让很多人都感觉不可思议。

  同起声:李登海:我们一年上百万的实验,找到一个新的高度上很不容易

  解说:在李登海看来,和玉米种子同样重要的还有一摞笔记本。

  同期声:刘永强:他对这个笔记本就是他的生命,要是有一个记错了,或者丢失了,那么你种的这一年一切就白辛苦了

  解说:本子上都是李登海育种的详细记录,只有他一个人能看懂。刚到海南的时候,李登海还住在简陋的草棚里,一天晚上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草棚漏雨,所有的东西都被水淹了。

  同期声:刘永强:包括吃的什么都泡在水里了,他唯一就是弄一个塑料袋把他这一摞笔记本顶在头上,坐了一宿,直到第二天不下雨了。坐在草棚里呆了一宿。

  解说:李登海从小就和母亲相依为命,这么多年来,他觉得自己最对不住的就是母亲,1985年的那个冬天,李登海又要离开母亲去海南了,临行前的那一幕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同期声:我的儿子才这么高,我这只手,我带着背包,我们离县城比较远,这手扶着我的母亲,我母亲小脚妇女,我扶着她,我母亲领着我儿子,好像这是85年、84年的时候,五点多钟天还黑,当时下着雪,等我上车的时候,我的母亲还没怎么地,还能控制住,但是我的儿子抱起他往下放的时候,离别这种难受,一个老的、一个小的,觉得对不起他们。

  张永慧:光剩老人和孩子,走的时候老人和孩子出来送,孩子不大懂事还不太什么,老人也偷偷的掉泪,他母亲非常支持我们两个的工作,作为儿媳也非常支持我们两个的工作,她个人受点累什么一点怨言都没有。

  解说:从1978年开始,李登海就没有回莱州过过一个春节,老母亲想儿子,为了能和母亲共度春节,2003年春节,李登海把老人接到了海南。母子终于在海南过了一个团圆年。尽管如此,李登海还是不离不弃的守在玉米地里,玉米成了他生命中最不能割舍的东西。2005年10月17日李登海的超级玉米新品种“登海3719”,再次创造出世界夏玉米的高产纪录,亩产达到了1402.86公斤,将世界夏玉米单产纪录提高了305.57公斤。远远超过了30年前美国那个两千五百斤的纪录。

【编辑:蓝玉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