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指银行职员强调可“保本”,银行声称已告知产品性质及风险,专家提醒投资文书要看清楚
“产品的名字叫‘双利定期存款’,并且理财顾问一再保证过可以‘保本’,我的理解就是即使不赚钱也不会赔本啊!”近日,市民甘女士致电本报,对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一项业务提出质疑。她去年7月22日投入42万余元港币做“双利存款”,一周之后港币变成澳元,财产“缩水”了近10万港元。
起因:名为“存款”实则“投资”
甘女士称,去年2月份,汇丰银行广州中心广场支行的理财顾问梁小姐向她推荐了“双利定期存款”业务。“存一笔钱进去,再选择一种外币作为挂钩货币,到期之后就拿出来。”甘女士说,理财顾问当时给她算过账,利息比普通的银行存款要高。“最重要的是,理财顾问说这个业务肯定可以保本的,即使赚不到钱也不会赔。”
出事前每次都能稳赚高利息,没想到去年7月22日情况发生了变化。甘女士连本带息存入42万余元港币,选择了为期一周的业务,与澳元挂钩。存款后的第二天澳元的汇率就开始狂跌,甘女士一惊之下想提前赎出,但合同上明明白白地写着“本产品不设提前赎回”。到期之后,甘女士的港元已经自动兑换成澳元,无形之中损失了近10万港元!她这才醒悟过来:名为“存款”,其实是带风险的投资。
质疑:风险理财为何叫“存款”
记者在甘女士处看到了她5次办理“双利定期存款”业务的相关文件。每次交易的文件长达到7页多。银行在文件中清楚地阐明了该项业务的性质和风险:“双利存款是高风险投资产品”,“并非普通存款,亦不应视作普通定期存款或普通定期存款的代替品”。那么,是不是办了这项业务就肯定能“保本”呢?文件中也提到:“双利存款受限于外汇汇率的变动与风险,到期可能产生本金损失或获得收益”,“实际回报可能低于或高于传统银行存款,您甚至可能遭受损失本金”。
甘女士认为,在中国,几十年来大家都认定“存款”就是存本金收利息,既然汇丰这个理财产品内涵不是如此,为什么要借“存款”的名?她还提出,理财顾问梁小姐在介绍产品的时候一再说可以“保本”,但事实并非如此。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