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轮金融危机的众多“副产品”之一,加强区域合作的迫切程度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前所未有的关注,这对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引擎之一的亚太地区尤为如此。在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有关加速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声音令人振奋,也提出了很多问题。
温家宝总理在论坛上明确提出中国立场,即加快清迈倡议多边化进程,最大限度照顾彼此关切,尽早达成共识,建成区域外汇储备库,增强本地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作用,研究扩大互换额度和签约国范围。
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均胜4月21日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当前时点提出加强货币合作非常必要。“从东亚金融合作的历程看,当前的金融危机同1997年到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一样具有推动作用。危机带来的资本流动逆转、区域信贷紧缩和汇率动荡都对加强区域货币合作提出了迫切要求。”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为了抵御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以及防止未来资本流动逆转可能造成的打击,加强货币金融合作,通过地区间的集体的力量来实现区域金融的合作和稳定,会远大于一个国家所作出的任何努力。”
合作条件渐趋成熟
有关亚洲货币合作的倡议始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最早是由日本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构想。囿于当时条件限制,这一构想很快搁浅。2000年5月,东盟与中、日、韩(10+3)签署以货币互换安排为主要内容的《清迈倡议》;2002年6月,东亚及太平洋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EMEAP)提出亚洲债券基金的概念,并于2003年正式启动该基金;2007年5月,“10+3”财长会议正式提出设立共同外汇储备基金的设想。
作为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两个标志性事件,清迈倡议和亚洲债券基金为进一步的合作提供了必要的铺垫和经验。除此之外,两位专家均认为,伴随近十多年来区域贸易、投资一体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各经济体在金融实力上的不断增强,以及各经济体越来越不满意当前区域经济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不平等地位,当前东亚货币初步合作的条件较之以往已成熟许多。“最重要的是,货币合作的条件不是静态的,东亚可以‘边干边学’,不断地通过实践来为更深的合作拓展条件。”刘均胜表示。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