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最近,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外资银行都因为理财产品而与客户引发纠纷,以致对簿公堂。从众人追捧到走下神坛,外资银行理财产品引发诉讼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
10天内两银行成被告
上周五,客户王先生与朱女士将东亚银行告上法庭,原因是该行一款名为利财通1号理财产品在销售时夸大宣传,而目前产品净值已浮亏85.58%,给客户造成巨大的账面损失。据王先生介绍,他和朱女士2007年9月购买的这款产品,购买金额分别为12.8万美元(约为100万元人民币)和1.4万美元(约为10万元人民币)。当时银行广告称该产品“首月即支付年收益率30%的固定收益;除获取固定收益外,更有机会赚取红利收益,最高年收益率可达33%;特设可转换条件,提供回本或获利的机会,大大减低亏本的风险”等。客户经理甚至对王先生表示,该款产品在短期内结束的可能性为98%,所以他们估计的汇率损失为2%,基本不会影响正常收益。而目前,两人账面金额分别只剩下14.42万元人民币和1.42万元人民币。
对此,东亚银行方面表示,客户已经在合同书上签字,即被认定为已经了解投资风险。
不光是东亚银行,此前的4月10日,由于投资1000万元的理财产品亏损三成,渣打银行被投资者推上了被告席。该案在上海卢湾区法院开庭,成为国内首个涉及投资外资银行理财产品亏损的案件。另外,3月份曝出的星展银行与客户之间因理财产品巨亏引发的纠纷也格外引人注目。
暴露三大问题
目前,中国已经有近20家外资法人银行。这些由原来外资银行在华分行改制后的银行,均可开办各项人民币业务,其中包括人民币理财产品业务。不过,与中资行不同,外资行的理财产品主要以高风险为主,如QDII、开放式海外基金等金融衍生品。
然而,在一场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外资银行颜面尽失。很多内地投资者因为巨亏而不得已走上了法律维权的途径。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