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失业返乡或异地再就业的农民工逐渐增多,流动性增大给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劳务输入大省广东,这里的农民工退保情况如何,是否像某些媒体报道的“退保率高达95%”?农民工退保又折射出怎样的制度缺陷?如何让农民工真正的“老有所养”?
4月7日下午,位于广州小北路65号的广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内,来自广西吴川的打工妹陆起香正在办理退保手续。“跟厂里的劳动合同就快到期了,老板又要裁员。还是退了拿到现钱心里踏实些。”
实际上,农民工退保的现象在一些劳务输入集中的地方已经持续了好几年。“退保”,已经成为农民工换工作时的一道“基本手续”。尤其在近期农民工失业返乡增多的情况下,农民工退保又呈现出什么特点呢?
“企业倒不倒闭农民工都在退保”
缴费高、难转移,农民工参保热情不高,退保已成常态
“广东目前没有出现退保潮。”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养老保险处处长杨健海表示,即使在去年12月农民工退保的高峰期,广东的退保率也不到40%;深圳去年春节前退保人数大约是12万多。广州市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农民工退保的高峰集中在每年春节前,该中心的统计数字显示,广州市农民工参保人数172万人,去年12月退保人数10067人,今年1月退保人数9886人。
“农民工退保不能作为经济指标的晴雨表,企业倒不倒闭农民工都在退保。”杨健海认为,目前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农民工退保已经成为常态,农民工参保积极性低。据统计,2008年,广东省共有600多万人参保,占全省农民工总数的23%左右;而从2005年到2008年,每年有33%左右的农民工退保。
养老保险的初衷是实现老有所养,一项对农民工有利的制度为何让最需要保险的农民工缺乏参保热情,甚至退掉了自己将来的生活保障呢?
来自广东清远的农民工夏国民刚办完退保手续,“工作了两年,能退出3000多块钱。”小夏说,他刚托家人在老家参加了“新农合”,每月70元,比原来养老保险交的120元少。“我知道‘新农合’和养老保险不一样,但觉得这个保障更划算些,正好最近辞职了,就把养老保险退了。”
“负担很重,交了也没用。”陆起香和同伴谢明丽的退保理由很简单。她们每个月的工资不到900元,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则要按照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率为8%,再加上2%的医疗保险,小陆每月要交120元左右的养老保险金,除去房租、生活费,一个月的工资所剩无几。“再说了,谁能在一个地方打工15年交保费?这对我们来说太不现实了!”
广州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员表示,退保农民工中,像小夏和小陆这样想法的很多,不少农民工参保时间超不过3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流动性大、收入低、就业稳定性差,成了农民工频繁退保的重要原因。此外,跨地区接续转移难度大、累计缴费年限需达到15年、缴费门槛较高,都导致了农民工的参保积极性低。
实现全国统筹有难度
如果不让“退保”,农民工能攒够规定年限吗?
采访中,劳动保障部门反映,虽然国家规定劳动者跨地区转移只需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分灶吃饭,导致各地都不愿意承担支付压力,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基本上无法转移接续。”广州市社保局有关负责人解释说,按照测算,一个农民工缴费15年后领取养老金,支付地至少需补充2/3的费用。
而“退保”,却能给缴纳当地的社保部门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按照规定,农民工退保只能退出个人账户中的钱,企业缴纳不超过20%的部分归当地社保基金所有。以深圳为例,按照最低工资800元来计算,企业每年为每个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接近1000元,深圳市2007年退保的有87万人,即使每个退保的人都只交了一年的保险,也意味着一年里退保的人就把8亿多元贡献给了地方社保。
2009年1月1日,广东省正式实施省内转移接续办法,广东农民工养老保险在省内实现了无障碍“自由行”。但这个好消息并没有挡住农民工退保的脚步。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