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金融机构高管小幅降薪恐难消除社会疑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国有金融机构高管小幅降薪恐难消除社会疑问
2009年04月11日 03:40 来源:京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针对公众对国有金融机构收入分配不公的批评和质疑,财政部9日宣布,国有金融机构在清算2008年度高管人员薪酬时,不得高于2007年度薪酬的90%;业绩下降的机构,高管人员薪酬再下调10%。此举无疑是为了顺应民意,但要达到目的,还需体制机制保证。

  舆论近来对国企高管薪酬合理性的质疑,是把它放在社会收入分配这个大参照系中进行的,既有国民收入分配的横向比较因素,也有国企经营业绩的纵向分析因素,而非只看高管薪酬的年度变化。因此,如果抛开国企高管以往薪酬的合理性问题,反而以此为基础简单化地进行小幅调整,恐怕难以消除社会疑问。

  舆论质疑国企高管薪酬的合理性,一个重要原因是政企不分。我国国企高管大都有行政级别,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受政策因素影响,高管薪酬在大部分情况下无法反映他们的管理水平。没有相对完备、有说服力的考核体系,光设置调整幅度是远远不够的。

  “降薪令”仅涉及账面上看得见的高管薪酬,而从上海国资委查处的案例看,一些国企掌门人每年的花费高达数百万元,从日常的交通、住房,到高级俱乐部、出境“考察”,全由公款买单。一些专家甚至把职务消费称为比“天价薪酬”更可怕的“黑洞”。虽然有些高管表面上降薪了,背地里利用福利、职务消费“堤内损失堤外补”,这样的限薪没有任何效果。

  要保证“降薪令”的有效实施,应有配套的惩罚性措施,不能全靠金融机构自律。没有公平公正的国企高管薪酬体系,降薪10%不过是个数字游戏。

  包括国有金融机构在内的国企高管薪酬设置涉及国家和股东利益,事关社会收入分配公平,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人事制度、监督和考评机制建设等息息相关,不是一个“降薪令”就能调整到位的。加大改革力度,尽快形成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国企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国企高管薪酬问题才可能得到比较科学的解决。

  摘编自新华社4月10日电文/姜琳

【编辑:魏恒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