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红筹”概念,荣智健在香港资本市场频繁出手。1990年,中信香港以5亿港元收购了港龙航空46.3%的股权。收购港龙之后,荣智健将部分股权转让给国泰,而港龙航空则变成了国泰航空的子公司。
香港中信最庞大的一项投资,是于1990年以逾100亿港元收购香港电讯两成股权,成为这家当时香港股票市场市值最大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1989年底,中信香港以3亿多港元的代价收购当时曹光彪家族持有的泰富发展49%的股权,并通过注入港龙航空等资产,进一步扩大其在泰富集团的股权至85%左右。中信香港成功收购泰富发展后,于1991年将其更名为中信泰富。中信泰富自此成为中信在香港的资本运作平台。1991年下半年,中信泰富增发3亿多股新股给中信香港,用于收购中信香港持有的国泰航空股份。
当时正处于香港 “回归”前夕,中国经济形成新一轮开放潮。虽然荣智健行事西化,但大多数香港人仍然把他与他父亲一样当作红色资本家。那时,包括李嘉诚在内的香港富商乐意成为他的合作伙伴。借此机会,1991年下半年,中信泰富增发3亿多股新股给李嘉诚等香港富豪。
1992年,中信泰富开始其第二轮资本运作。1990年代初,荣智健和李嘉诚说服恒昌的大股东,让其将股份卖给了自己、中信和李嘉诚。据说,在这次交易中,荣智健个人赚了8000多万港元。1992年中信泰富向公众增发新股时,他就用这笔钱,以和广大投资人一样的价格,认购了3000万股中信泰富股票。
而这也仅仅是个开始。
1996年12月,中信香港向中信管理层以每股33港元的价格转让3.3亿股股票(当时市场价格40多港元)。荣智健又以和广大管理层一样的价格,买了2.9亿股股票。
据说,荣智健当时巧妙地利用了“97香港回归”的大势,动用了很多高层关系“做了工作”,让当时的中信集团掌门人王军相信,放股于管理层,可体现中央政府对香港的“灵活态度”,并能展示一个认同世界规则的中国政府。
据香港媒体的报道,由于荣智健是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之子;中信集团前董事长王军是前国家副主席王震之子,中国政商两界出名的铁腕人物,两人的关系一直是众人瞩目的焦点。荣智健一方面想借助中信的独特地位加快发展步伐,同时又想自立门户。
香港媒体评价,此次动作等于“分家”。实施管理层持股之后,尽管中信香港仍然是中信泰富的第一大股东,但在投资者眼里,中信泰富“红筹”的色彩已逐渐淡化,随着香港进入后回归时代,中信泰富沟通香港富豪与内地的桥梁作用也失去了意义。此后由于中信旗下的中信国金、中信21世纪、中信资源等香港上市公司群的崛起,中信泰富在中信集团内的地位也渐趋弱势。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