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贸易保护主义的两难
曾经有个亚洲鞋厂到非洲卖鞋的故事很有名。甲君看到非洲人都是赤脚的,认为没有市场。乙君看后则大喜,认为可以制造需求,立刻催促工厂加速生产。
但今日中国面对的外需萎缩,却不是一句“制造需求”那么简单。
世界贸易组织3月23日预测,今年全球贸易量将历史性地下降9%,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贸易萎缩。这也是世界银行在今年年初预测的2.1%之后的再次下调。
3月初,第19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作为中国外贸“晴雨表”之一的“华交会”,与以往摩肩接踵的热闹场面相比显得极为冷清,部分纺织品企业空手而归。出口总成交比上届下降39.06%。
2008年,外贸出口为GDP增长的9%贡献了2个百分点。在每次经济危机打击后,发达国家在恢复阶段都会出现储蓄上升消费减少的局面,勒紧腰带过日子。这也意味着,即使危机结束,中国出口的恢复仍需相对漫长的等待。
密切关注全球贸易情况的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认为,在今年全球贸易量下降9%的情况下,中国外贸零增长的可能性“很大”。
中国的对策,一是拉动内需的4万亿投资,一是重启对出口企业的出口倾斜政策。
“现在出台的政策只是逗号,不是句号。”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在“华交会”高级研讨会上表示。据他透露,国家将全面梳理目前的对外贸易政策,帮助企业减负担、增信心。
减负担首先意味着减税,或者退税。中国财政部3月29日公布了纺织服装、金属、钢铁和石化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上调幅度,其中,将CRT彩电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这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第六次上调出口退税率。
提高出口退税率虽然减轻了出口企业的负担,但也容易遭致贸易保护主义的指责。在3月26日《中国新闻周刊》与UL公司联合主办的“帮助中国外贸走出下滑困境”论坛上,参会的商务部研究中心、社科院政治经济研究所的学者均提到,应该权衡税收财政政策的成本和收益,并担忧片面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事实上,这种抬头既含有国际方面的,也含有国内方面对于出口退税率的一再使用。
自去年11月G20华盛顿峰会20国集团签署承诺避免采取保护主义措施以来,20国集团中的17个国家,已经提出和(或)实行了约78项贸易措施,其中有66项有限制贸易的内容,47项贸易限制措施最终生效。事实证明,只要世界经济不复苏,贸易保护主义就会愈演愈烈。
中国也有一些具体行动,表示出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诚意。2月24日到3月2日,由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任团长、200名企业家组成的采购团先后到德国、瑞士、西班牙、英国采购,共计签下约130亿美元的采购单。陈德铭表示,面临经济寒冬,应该“抱团取暖”。
《中国新闻周刊》从中国贸促会了解到,在4月2日G20伦敦峰会召开后,中国贸促团将前往美国,进行另一项大单采购。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