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到这儿,咱们很多观众可能说,哎哟,王永庆这人挺了不起,这“瘦鹅理论”应该说有不少人是头一回听到,王永庆提出这个“瘦鹅理论”是在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王永庆本人已经经商时间长达二三十年了,也就是说他打小就在这行里摸爬滚打,才能有这么多来自第一线的体会。那么王永庆是从哪年开始经商?他又是怎么样掘到自己的第一桶金的呢?
主持人:王永庆他出生在台湾,1917年1月份出生在台北县新店镇一个叫直潭的小地方,他祖上是咱们福建安溪人,祖上来到台湾干什么呢?种茶叶。咱们经常喝茶的朋友知道,他老家福建安溪这块出一种名茶,就是我现在茶壶里泡的这个,铁观音,味道非常好。
他祖上到台湾,最开始也是以种乌龙茶为生,可是后来种茶当时这买卖也不好做。等到了王永庆出生的时候,他的祖父加上他父亲,起五更,爬半夜,糊口都困难,所以没办法,王永庆打小的时候,念完小学就得出来打工,来缓解家里这种经济状况。
当时王永庆被家里送到离家乡挺老远的一个地方,叫嘉义县,到嘉义县干嘛呢?给一个米店当学徒。但王永庆这个人天生就有经商的头脑和感觉。在那儿当学徒,那年他15岁,学徒当了一年半左右,王永庆就琢磨,这米店也没什么特殊的,不就把米进来,然后再卖给这些需要米的人吗?就这么着,干了一年半学徒,王永庆回了趟家,跟自个儿爹那儿借了200块旧台币,拿这个当本钱,回到嘉义这个地界上就开了一家新的米店。
当然了,200块钱本钱太少,这米店的规模也不大。那么刚一开张的时候,王永庆犯难了,为什么呢?这个米店一个地方有固定的客户,比方说我就到你这个地方买米,我到老王家,他到老张家,你新开的米店不像人家原先那个有固定的客户源。所以这个时候他这米店长时间就打不开局面,没有生意,可以说王永庆在经商的第一步上就碰到了一个令他非常头疼的危机,那怎么渡过去呢?这王永庆非常善于观察,他就走访各家米店,他过去也当过学徒,他就发现,那个时候萝卜快了不洗泥,怎么想起这句话呢?就说这米店卖给各客户的米,里面沙子粒、小石头粒都有,一般店里不会承担给你往出挑米这个责任,这个时候王永庆就琢磨了,有的家拿回去,一遍两遍地往出挑,我要是事先给他挑好了,人家省了一遍事了,买我这米回去,搁水冲一下就可以进锅里煮饭,这不等于给客户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吗?
想到这儿,王永庆是想到哪就做到哪,跟伙计一商量,咱们也别嫌费事了,晚上咱晚点睡,早晨早点起来,咱把这米挑的干干净净的。
大伙儿这么想,你要是去买东西,一样的价,这个给你弄干净了,那个里面沙子什么都有,你买哪个,你当然就买他的。王永庆当时就靠这个,一下子就打开了局面,培养了不少客户,人家买米到他这儿买了。
时间一长,王永庆又发现了,我得建立这客户档案,怎么回事呢?这客户好不容易揽回来了,我别让他跑了。你比方说这家家里四口人,一个月得买多少米,王永庆这心里有数,赶紧记下来,老张家,张三一个月用多少米,而且上次他这米吃到什么时候没了,这回该什么时候来,我这时间都有照。再加上那时候那人困难,有的时候来买米,没钱怎么办呢?我赊帐,这赊帐你就涉及要帐问题,你看赊的时候容易,要的时候可难,有时候容易伤和气。这时候王永庆又想了一个办法,他在每个客户档案上面,米,各种资料,他下边都写上,这家人谁挣工资,哪一天开支他都写上,你刚开支了,我第二天到你家收米帐,你兜里还有钱,咱还不伤和气。
所以从这几点罗到一块,王永庆就细密地建立了各个客户的一个服务档案、客户档案。大伙儿琢磨琢磨,我说这个事,这是王永庆十六七岁的时候,也就是说上个世纪三十年代,1934年、1935年年后,你琢磨琢磨他这个服务意识、他这个档案意识建立的多早,这是王永庆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