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 中新社发 王辰 摄
中新社海口三月二十八日电 (记者 莫成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教授今天在此间举行的“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国际研讨会”上作主旨演讲时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下,经济刺激计划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改革的新突破。他呼吁,中国要尽快推出并实施“一揽子”改革计划,建立与发展型阶段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实现经济增长由以投资拉动为主向消费拉动为主新模式的转变。
迟福林说,国际金融危机下,经济刺激计划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改革突破。因为,反危机中强调增长与改革的内在联系,主要是强调需要用“两手”有效地应对危机:一手是政策调整,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消费、加大投资力度;一手是体制改革,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释放经济的内生增长潜力。从保增长来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目的是“四两拨千斤”,以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与民间资金。从保就业来说,这涉及政策与体制的结构性矛盾。此外,有效防止危机在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中的双向传导和相互强化,需要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迟福林提出,国际金融危机下,实现发展方式转型需要推进“一揽子”改革。当前,中国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发展转型的双重挑战。为此,在出台四万亿投资计划、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同时,需要尽快推出并实施“一揽子”改革计划,集中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体制性矛盾,建立与发展型阶段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实现经济增长由以投资拉动为主向消费拉动为主新模式的转变。其当务之急有三:一是以市场化改革增强可持续增长能力;二是以积极的社会变革缓解经济压力;三是实施更为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
迟福林强调,无论是短期内的保增长、保就业,还是中长期的发展模式转型,都取决于政府作用的有效性。这是因为:第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对政府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提出挑战;第二,危机对政府的应对能力,特别是政府的决策力、执行力提出挑战;第三,政府推出庞大的投资计划,对政府公共治理是一个巨大挑战。由此,推进应对危机“一揽子”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快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要以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约束政府自身利益、实现政府转型为重点,充分而有效地发挥政府在反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迟福林称,回顾过去三十年改革历程可以看到,改革的重大突破大都带有危机导向型的特征。最初农村改革的启动是以解决吃饱饭的生存危机为起点的,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也曾促进了某些改革的加速推进。实践证明,危机本身并不可怕,只要善于在危机中把握改革的机遇,坚定地推进改革,就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化被动为主动,走出困境,促进发展。(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