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爱家国际收藏品市场商户牛井和:“如果每个消费者能够理智一些,他可能上当的机会就少一些。”
半小时观察:执法不能“掺假”
今天,北京中福海文化公司负责人给书画家范曾写了这样一封致歉信。他在信中承认夸大金箔画含金量,误导了消费者,给范曾的声誉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位负责人在信中透露,夸大含金量原本就是这个行业的潜规则,目的是折抵巨额的广告费用。
这位负责人告诉了我们一个惊人的信息,原来这些年一些媒体上铺天盖地、不厌其烦推销所谓收藏品、高级礼品的广告,带给我们的不是什么实惠,而全都是彻头彻尾的欺诈,并且这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一个个骗局不断地在复制和重演。
一个靠行骗来牟利的行业怎么能大行其道,越来越红火?事实上,除了骗子们设置的重重陷阱,我们看到他们还享受到宽松的环境和很多便利的条件,不负责任的媒体为了赚取广告费,把版面和时段变成了行骗的舞台,质检部门对形形色色伪造的证书视而不见,民不举官不究,工商部门能让虚假的公司注册地址蒙混过关,骗子公司开具假发票也没有受到税务部门的追究。正是在这些或明或暗的漏洞中,这个靠蒙骗欺诈行走江湖的行当迎来了畸形的繁荣,成千上万不明真相的消费者稀里糊涂就当了冤大头。
而当我们对这起诈骗近亿元的假金币报道后,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还没有一个部门过问此事,骗子公司仍安然无恙。面对这些骗子公司,我们并不缺乏法律武器,现在看来,比虚假宣传和假冒商品更让人担心的是,我们在执行法律中究竟有没有掺假?(主编:孟庆海 记者:康敬锋、李杰 摄像:陈艳波、樊金峰、樊建恩)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