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近日,北京和上海两地统计局发布2008年职工平均工资,数据显示,京沪两地职工月均工资都在3000元以上。 中新社发 江苏-徐瑞平 摄
对此,不少市民纷纷怀疑这一数字“虚高”,北京市统计局工作人员25日解释,这一数字是在调查了13.8万个法人单位后计算得出的,其中包括了企事业单位、机关,也有社会团体。不同单位的工资水平差异较大,个别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高达上百万元,有的单位年底基本工资都不能兑现,而公布的是一个平均数。市统计局工作人员解释,按照国家劳动统计制度,职工工资总额计算方法不是按实际发到职工手里的现金计算,还包括单位代扣代缴的各项费用,比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这也是有些人感觉自身工资与全市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的原因之一。”
网友媒体质疑统计“平均值”意义
有网友表示,“一个老总能顶普通员工几千人的收入,能让曾通员工心理平衡吗?还有各行业的差别,有的人年薪几十万,有的人年薪一万多元钱,年薪少的干的脏活,累活...” ;“如果和盖茨两人平均,那我就是亿万富翁,要想成为有钱人真容易。” 也有比较直接地表示,“平均工资有意义吗???掩盖了多少不公平???有道是张家有财一千万,十个邻居穷光蛋,平均下来算一算,个个都有上百万 ! ”
有媒体刊载评论指出,统计平均工资严重偏离公众感受。这种在收入差距上不做如何区分统计的简单平均,本身已经毫无科学性可言;统计口径上又不包括基本处在收入水平最底层的私企员工和农民工,“顶级富人参与平均、底层穷人不参与平均”的平均工资,无论在任何经济困难时期大概也会呈现出可喜的大幅增长状态。
评论认为,依据不同人群之间明显的收入差距,做更为细致的平均工资统计,其实纯粹只是一个数学问题,基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将私企员工、农民工的工资数据纳入统计呢,事实上工作都已经完成了,却因为“考虑到数据的敏感性”,而粗暴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没有向社会公布。而这样的统计漏洞就应该马上着手改革,否则,前期该做的辛苦统计工作也许一样没少,却在最后数学计算的时候如此粗糙,“不精确”也好,“敏感”也罢,在民众看来实际都意味着“统计失败”。而且,经过公众连续不断的质疑和批评仍然我行我素不思改进,那么我们真的只能摇头感叹:有一种无聊叫统计平均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