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的另一意图,是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在本轮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小企业受创伤最重。据本刊了解,截至2008年12月底,广东有15661家中小企业倒闭,数量较去年翻了一倍。而中小企业较集中的轻工业和纺织业,就业人数分别在3000万和2000万人左右。农民工占到了纺织行业就业人数的80%左右。
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的困难就是融资难。工信部成立以后,国家把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职能划归该部。
在这次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中小企业融资难将被重点考虑。
据本刊了解,国家要求部分商业银行专门设立中小企业贷款的事业部,加强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考核、贷款风险的防范,给予一定程度的放宽。另外,对市场比较好,暂时遇到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给予原有贷款的减息或减免。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3月10日的“两会”的记者会上表示,中央财政新增加10个亿,再加上地方自筹资金,加快建立中小企业的担保机构。目前10亿元资金已经分配到330个担保机构,将为4万户中小企业提供2500亿的贷款。
“希望今年对中小企业贷款能够搞到6000亿以上。”李毅中说,另外,据他介绍,各地地方政府、省级政府还为地县担保机构建立了再担保机构,这样就放大了担保功能,增加了贷款额度。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由去年的39亿,增加到今年的96亿。目前,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商务部等将成立部际协调,尽快分配运用好这笔基金。前述200亿的技术改造贴息贷款,也将向中小企业倾斜,特别是在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的中小企业。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张晓晶则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利用行政力量让国有大银行贷款给小银行并非良策,解决之路还是发展社区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
振兴规划要防止“国进民退”
一个问题是,由行政主导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都有兼并重组的内容,会不会造成新一轮“国进民退”?
“在政府作用下,这种兼并重组的结果,总是国有兼并民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郭砺宏对《中国新闻周刊》如此表示。他担心,此次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又成为新一轮“国进民退”的号角。
去年11月,在国务院出台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中,明确表示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同时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等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据业内人士解读,所谓对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即指向并购贷款。2008年12月9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正式对并购贷款开闸。
多位业界专家认为,并购贷款的应用范围有限,最有可能的仍是集中用于国有大型企业的兼并重组。
实际上,学界的这种担心,随着产业振兴规划的全面推出也在日渐升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近日做客新华网时表示,十大产业要振兴,必须要建立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基础性作用基础上,破除垄断,防止在产业振兴规划中出现新的“国进民退”。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朱宏任说,对于振兴规划中的“兼并重组”,要重点说明:第一,重组不是国家行为,只有企业才是兼并重组的主体;第二,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规则和对产业进行规范和引导上。朱宏任对《中国新闻周刊》强调,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微观基础,支持各个行业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兼并重组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