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不动”个税起征点是两会讨论的热点,而此前早就有消息称,个税起征点上调方案已上报国务院。但据最新的报道,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个税起征点暂时不会调整。”他说,调个税需要很多外部条件,现在很多条件不具备。我们不否认这是一个好方法,将来也可能是一个方面,但这几年不可能。
暂且不管“暂时”、“几年”都是多长时间,既然说了上调个税起征点是个好方法,那就不妨分析一下现在上调个税起征点都差什么条件——当然,差的肯定不是硬件。
首先,财政得“不差钱”,不过众所周知,眼下中国的财政收入增速正处于下行空间(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降低17%),支出却恰恰相反,全年财政赤字也空前安排了9500亿元。更何况,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祸害”逐步显现,国内裁员减薪之风也紧了起来,人们的收入在减少,缴上去的个税本身就在减,这个时候进一步上调个税起征点,财政部门未必情愿。
其次,上调个税起征点“效果”得明显——这里所说的效果,当然跟拉动内需相关,实际上大家对上调个税起征点充满期盼,常挂在嘴边的理由就是“想让大家敢去花钱,先让大家手里有钱”。但个税起征点“小步慢跑”的调整状态,可能期盼到的也许就是上调个几百元——而免了一个月薪2500元的纳税人25元钱的个税,和拉动内需恐怕是不大相干,他多拿了这25元,也未必会去消费而不是储蓄起来。在刺激效果有限的情况下单纯“减负”,这上调的动力就弱了下来。
再次,这些年个税调节居民收入、维护社会公平的功能一直就没有发挥出来,再调起征点,也不能让真正的富裕人群多交了钱——现有的税制还没有搞清那些收入渠道多的、变通方式多的、灰色收入多的人到底拿了多少钱,单把个税起征点调到2500元、3000元、4000元,负担还是压在工资条没地儿可逃的“中产”头上面。如此之调,很快又有没调到位的意见出来——今天你说个三五千元,明天我喊个万八千元,估来估去永远估个没完,倒是白白浪费了大家的情感。而相比起征点,变个税为“家税”(以家庭为单位征收)、摸底真正高收入者的收入、家庭进行大宗消费减税、个税按年而非按月征收(考虑失业因素)等倒可能更为关键。
人人都关心个税,都关心个税起征点,不过是因为个税跟咱们关系最直接,起征点又看上去最直观。但个税改革只是整体税制改革很小的一个方面,而上调个税起征点又是个税改革很小的一个方面。个税毕竟是为了二次分配而非多收点或少收点钱,上调个税起征点也不是安抚社会情绪的存在。这种意义上说,“暂时不改”也许倒给了咱们“准备大改”的期待。(北京商报 毛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