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杭州三月六日电(记者 李飞云) 初春的早上,连日雨后的田地有些泥泞,浙江浦江做水晶生意的李国庆自从今年包下一千亩地来种粮以后,开始每天早上起来往地里跑。今年农业政策补助力度大,使得他种植早稻几近“零成本”。
雨后还残留着一丝冬季的寒意,还未到春耕的日子,李国庆已经早早的把地耕好准备着。在这片土地上,他盘算着今年的目标:一千亩地种粮,预计今年收入扣除成本盈余五十万,跟他还在运作着的水晶厂年利润一样。
李国庆认为,种田的好处在于稳定,收入可以预见,粮食生产出来国家包购,没有风险。更何况,今年的政策让他感到非常实在:地方政府一亩地补助两百元,浙江省补助两百元,晚稻另补五十元。这样算来,上半年早稻的生产成本都有了,除了租金外,农药、肥料、人工费等一亩地生产成本约四百元左右,因此,几近“零成本”。
除了小时侯跟父亲到田里干过农活以外,今年三十二岁的李国庆还没有真正的种过田。家里五口人,父母亲还有生意要做,妻子也在打理水晶生意,他们并没有时间来帮忙,他请了附近的六个老农民来当工人,帮他做田间管理。
李国庆觉得,种田跟办厂道理一样,也要节约成本出效益,因此他打算买农机设备: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烘干机等,这样成本还可以再降,为保证产品品质,他还请当地农业局帮忙联系专家和农技员。
此外,李国庆还有个“增收”的设想,市面上直接卖谷给消费者当场碾成大米,利润更高,因此他还打算再开店直销稻谷,现场加工。
浙江像李国庆这样的人还很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浙江省农业“十大举措”的推出,出现没种过田的农民来种田,原本有实体企业的转身来种田,浙商掀起资本回流农业热。
浦江县农业局局长张再创告诉记者,“我们这里不是农业大县,地不多,除了李国庆种植一千亩地,还有种植三百亩、四百亩的大户,基本上都有实体的企业在办。吸引他们来种粮,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今年的农业政策补助落实达历年最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