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道关卡养殖环节
责任部门:基层动物防疫监督部门
生猪出栏前,养殖户报检到所在地的兽医站,检疫人员上门检测,给合格的猪打上标记,开具检疫证明、运输车辆消毒证明、非疫区证明等。证件齐全后,生猪就具备了出场资格。养殖环节是滥用“瘦肉精”的唯一源头,监测意义显得非常重要。
第2道关卡批发环节
责任部门:工商部门
生猪运到批发市场时,便要经历第二道关卡。批发市场要查看生猪的出场资格并进行登记,同时,工商部门要对生猪进行抽检,看看是否存在“瘦肉精”超标等质量问题。这一环节是目前控制“瘦肉精猪”流向市场的重要关口。
第3道关卡:屠宰前环节
责任部门:农业部门
在屠宰前环节,农业部门要检查生猪是否有动物疫病,这一环节侧重于对疫病的检测,一般不检查“瘦肉精”等项目。
第4道关卡屠宰后环节
责任部门:经贸部门
生猪屠宰后,经贸部门要对猪肉的“品质”进行监督,此环节监督的主要是猪肉有没有注水之类的质量问题,“瘦肉精”的检测多数不列入检查的范围。
第5道关卡市场环节
责任部门:工商部门
从屠宰厂出来的猪肉产品进入市场后,工商等部门采取不定期抽检的方式,监测猪肉产品质量。
瘦肉精如何闯过重重关卡流向餐桌
2月18日起广州市发生了多起疑似“瘦肉精”中毒事件,至2月21日共有70人发病,随后,广州市农业局在辖区的20多个屠宰场检测了2492头生猪尿样,检出阳性63头。人们不禁要问:一头猪从养殖到餐桌走过哪些监督环节?谁来保证“瘦肉精猪”不再流向市场?在现有的监测措施下,究竟还有多少“漏网之鱼”?
记者了解到,广东的猪肉质量监测从养殖到市场要经过五六道关卡,多次检测,涉及农业、经贸、工商等多个部门。一头生猪从养殖到餐桌至少要经过五道关卡,似乎广东的“瘦肉精”监测程序缜密、严谨,但为何如此层层设卡,还有“漏网之鱼”呢?记者了解到,目前,“瘦肉精”的监管机制不完善,每个环节的监测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漏洞,是导致广东“瘦肉精”事件时有发生的关键。
监管环节存在漏洞
从养殖到市场要经过五六道关卡,层层关卡设计,均存在漏洞,难免有“漏网之鱼”被端上餐桌。
养殖环节的监管是“瘦肉精”监测的第一道关口,但是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的生猪自给率只有60%左右,40%要靠省外调入。由于食品安全实行的是属地化管理,哪里产出的猪肉,就由哪里检测,并负责出具检测报告,这就给瘦肉精猪肉监管带来难度。由于省外调入的生猪其源头并不在省内,广东难以对这部分生猪实现源头的监管。
据了解,广东自产的生猪,在出栏前有对瘦肉精进行初步检验的程序,但是目前只是按5%左右的比例抽检,抽检比例较低,导致“瘦肉精”的监测难免有“漏网之鱼”。此外,广东的兽医体系建设目前依然十分滞后,部分兽医站缺乏检测仪器和设备,对“瘦肉精”的监测基本上是“目测”,并未对“瘦肉精”进行抽检,这就给“瘦肉精”问题猪流向市场埋下了隐患。
在批发市场上的抽检是堵住“瘦肉精”的重要关口,但是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有关部门在进货环节对生猪的抽检只是按照2%的比例进行,过低的抽检比例,使得这一环节的把关存在不少漏洞。
当前面两道关口没有堵住“瘦肉精”时,屠宰环节的把关便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在生猪屠宰前,农业部门检查的是生猪是否有动物疫病。生猪屠宰后,经贸部门也参与对猪肉的“品质”监督,但是,这一环节监督的主要是猪肉有没有注水之类的质量问题,“瘦肉精”的检测多数不列入检查的范围。
工商部门在流通环节的把关是猪肉产品流向餐桌的最后一个监测环节,广州市场上猪肉质量安全监测主要由各级工商部门负责抽检,目前广州各级工商部门都具备“瘦肉精”监测的能力。但是,“瘦肉精”检测的成本高、周期长决定了工商部门在流通环节的抽检比例不会很高。确定猪肉产品中是否残留“瘦肉精”要2个小时,确定“瘦肉精”残留是否超标要7—8小时。因此,当确定有残留时,“问题猪肉”可能早已经上了百姓的餐桌。
在监管的环节之外
事实上,毒肉流向餐桌不仅仅是监管的问题,在监管的环节之外,私宰肉还是市场的大问题。
目前市场上私宰肉并不少见,这些私宰肉由于没有层层的把关便流入市场,就更容易出现“瘦肉精”等质量问题。
根据2002年省政府颁布的《广东省生猪屠宰管理规定》:除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外,屠宰生猪必须在定点屠宰厂(场)屠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定点屠宰厂(场)以外的地方屠宰生猪。而按照这一规定,广东对生猪屠宰实行“集中检疫、统一纳税”。
但据记者了解,目前一头猪的代宰费大约20元,此外对于养猪的税费省内各地收取标准略有不同,除屠宰费以外,一头猪少则收取30—40元,多则50—60元。由于税费基本都统一在屠宰环节征收,这样一头猪被送进正规的屠宰场和送私宰场就有数十元不等的差价,这个差价造成了部分猪肉流入私宰场。
关键是管理不到位
广东供应香港市场的猪肉从来就没有出过问题,就是因为每一段监管部门都不敢掉以轻心。
随着“瘦肉精”事件一次又一次地出现,目前我国这种由农业、经贸、工商等部门分别监督养殖、屠宰和流通等环节的分段管理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有专家表示,这种模式容易导致有了利益便出现各个部门争利,出了问题便相互推卸责任的弊病。
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分段管理没有问题,关键是每一个部门是否履行了法律赋予的责任。该负责人说,广东供应香港市场的猪肉从来就没有出过问题,就是因为每一段监管部门都不敢掉以轻心,但对国内市场的管理没那么到位,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几经周折最近才出台的《食品安全法》也还是沿用分段管理,这就说明这种管理还是有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但是在中国,关键是每一个部门是否履行了法律赋予的责任。对于“瘦肉精”的监管应环环相扣、不留空白,避免出现“有的环节几个部门管,有的环节没有部门管”、发生问题相互推卸责任的局面。
◎广东天地食品集团
高端猪肉市场龙头,借“壹号土猪”品牌猪肉打天下。2008年出栏土猪5万多头,产值近2亿;2009年产值预计翻倍。
◎广东长江食品集团
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签约农户为3000多户,2008年上市生猪34万头,年产值达11亿;2009年预计上市生猪量将达到36万头。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
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全国拥有4万多个生猪养殖基地,2008年上市生猪250万头,年产值超过37.5亿;2009年预计上市生猪量将达到350万头。
“瘦肉精”再次重现江湖、网易创始人丁磊开始“绿色养猪”,引起一股舆论风暴。本报记者走访了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副总裁黄松德、广东长江食品集团董事长江建常、广东天地食品集团董事长陈生,试图从养猪行业的角度来给“养猪业”的出路作出一个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