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成为政府巨大压力”的背景下,舆论从未停止过“恢复五一长假”的呼声。自广东省以“鼓励居民集中在五一前后安排带薪休假”的方式曲线恢复了五一黄金周后,不少城市都为之所动。比如杭州准备推出“杭州版”黄金周,四川也在酝酿自己的方式。多名代表和委员都准备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提恢复建议。《人民日报》26日的调查显示:九成网民希望恢复五一长假。
民间一片恢复五一长假之声,地方政府也采取各种方式曲线恢复,舆论激烈讨论着这个话题,可掌握着假日改革和法定假期改变权力的相关部门,却对这个话题保持着沉默。
为什么保持沉默呢?也许有关部门也想顺应民意和“拉动旅游内需”的意愿,恢复五一黄金周,但可能又担心被认为“朝令夕改”:刚取消不到一年,当初匆忙地作出改革决策,现在又要恢复?正因为有着这种心理障碍,他们才选择了沉默。我觉得大可不必有这种担心,“恢复五一长假”无关朝令夕改,不会影响政策权威。相反,置民意而不顾,置变化了的现实而不顾,这才会损害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谁说政策实施之后就不能改变?公众所反感的朝令夕改,是许多东西还没成熟就形成了决策,没过几天就推翻新出另一个决策,让老百姓无所适从,那种“朝令夕改”的指向是权力随意——政策当然不是僵化的,不是定下来就不能改,而是可以改变的,但应有规范和理性。
改革本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需要在改变中不断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听取公众的反馈,根据民意的反馈对政策进行矫正和修改,假日改革也是如此。既然民意对假日改革的反馈是:五一长假不该取消,取消五一长假后导致上半年没有长假,导致十一更挤,而带薪休假又没有跟上。政府应对这种反馈进行分析和吸纳,对政策作出调整。
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使当时取消长假的决策是妥当的,可如今现实发生了变化,金融危机导致了消费不振,市场疲软,尤其是旅游市场萧条——正如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所言,增长乏力的经济需要长假经济的刺激和拉动。取消五一长假的时候,谁也没有预料到会发生经济危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休假安排时,并不能提前预知次贷危机给经济带来的影响。世易时移,现实发生了变化,政策也应该作出调整,这是一种政策调整理性,是实事求是地顺应时势变化,而不是朝令夕改。
说到政策变动会对政策权威造成影响,也站不住脚。如果现在不恢复五一长假,有增长压力和拉动内需压力的地方政府也可能会采取别的方式,比如广东那样曲线恢复。因此,与其曲线恢复五一长假,不如在充分论证、充分听取民意、经由民主程序后统一恢复。 (作者曹 林 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