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一:坚挺的基本面
关于2009年的中国经济,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分析指出,中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推进的历史阶段,尽管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但中国经济从深层次看还是处于较好的历史时期,这点不会发生改变。此外,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中国的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产业体系比较完整,基础设施在不断改进。
持相似看法的还有李稻葵。李稻葵表示,中国经济有着快速恢复的理由。一方面,中国经济自身还处在快速增长的长周期过程里,这个长周期的一个表现就是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长期落后于工业化,而城市化进程是对消费、需求最大的拉动因素。
支点二:中国比过去“更有钱”
招商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胡鲁滨表示,与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相比,现在中国的调控能力已经大大提高。我国财政收入经过连续多年超过20%以上的增长,奠定了雄厚的实力,具有促进经济发展、为经济保驾护航的能力。此外,截至2008年末,我国国债余额约5.5万亿元,占GDP比重不到20%。不仅如此,我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更低。
公开的数字足以支持胡鲁滨的观点。在中央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后,地方政府先后公布的配套投资计划总额年初就已高达18万亿元。此外,为提振需求、加大投资以应对经济增速放缓趋势,国务院近期审议通过包括汽车、钢铁、船舶、纺织、装备制造、石化、轻工、电子信息、有色金属和物流产业在内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支点三:难能可贵的消费回升
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家几乎每周都在围绕着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出台政策。对此,袁钢明有着清醒的认识:“内需分两块,一块是投资,一块是消费,扩大内需就是要扩大投资、扩大消费。要扩大消费就要想办法增加大家的收入,改善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在4万亿元投资拉动之后,将消费真正刺激起来,促进国家经济循环流动,才是保证经济复苏的根本所在。”
2008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这个增长速度是1997年以来最高的。轰轰烈烈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活动,都令业界看到了消费刺激的方向所在。
“我去一汽马自达调研时发现,汽车消费的火爆已经超出厂商的预期,火爆的汽车需求让他们生产跟不上了。”对于今年国内消费的整体表现,李稻葵充满信心,“从消费上看,中国的消费在回升,这是一个重要利好,相信今年会持续下去。”
内外施压
中国经济今年负重前行
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经久不散,各国政府本能地“自扫门前雪”,贸易保护主义的论调自然开始盛行,这必然让本已艰难的中国出口遭遇更多坎坷。与之相对的,则是国内通货紧缩的桎梏。CPI突然大踏步后退,这同样让人焦虑,而在上一个经济低谷中,物价低位运行格局持续6年才有所改观。2009年的中国经济振兴,注定难以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