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地方发放消费券可行 拉动内需作用显现。 中新社发 谢正义 作
旁白 一场“消费券”风暴正席卷全国。在大大小小、真真假假的消费券发放中,已经涌现出各种门派。这里按大类将其归为城市消费券和商业消费券两大类,来看看这两大门派各有什么绝活,正在上演什么好戏。
【少林派】
正名:城市消费券
资金来源:公共财政
门派人物:成都、杭州市、南京以及众多准备效仿的城市
粉丝团:部分希望刺激消费的地方政府、专家;列入发放范围的老百姓;消费券定点企业
挑刺团:一些担忧起不到预期效果反而拖累财政的专家
当前状态:渐入亢奋中
热演剧目
杭州:再发一批“非红利性消费券”
2月23日,杭州市特别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消费券发放事宜。会上透露,杭州正准备启动第二批共计6亿元的消费券,这一额度还可能进一步扩大。
按照初步计划,其中旅游消费券1.5亿元,市民消费券约3亿元,教育培训消费券1.2亿元,还将增设转移性消费券和社会消费券品种。除教育培训类消费券外,其他消费券规定在2009年12月底前使用完,不得跨年使用。
会上有人建议,让消费券能够入市民卡,然后设置消费时限,既可以节约消费券印制成本,又省了发放的流程,更能方便市民消费使用。
在第二阶段,杭州扩大了消费券使用范围,将餐饮、茶楼、美容美发、足浴、咖啡西餐、副食品(肉类)、洗染、摄影、眼镜等9个商贸服务业也列入其间。据预计,商贸行业消费券使用的定点企业在600家以上。
在该阶段,政府消费券还将进一步扩大对困难群体的发放范围,将优抚对象、持失业援助证人员、“五八城迁”人员划入范围。
今年1月发放的消费券,符合条件的市民可免费领取,属于红利性质。而第二批消费券除市民消费券外,教育消费券等则需要市民以折扣价自愿购买。社会消费券的操作方式是,市民可出资在指定地点购买使用,“这样市民自己花钱购买消费券,再拿着消费券去购物,不仅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还可以拉动消费”。
消费券制作成册来收藏
对于消费券这一新鲜玩意儿,杭州市民有些选择收藏。据了解,有很多收到消费券的家庭,不舍得把消费券用完,将其中一部分甚至全部进行珍藏。
杭州市看到这一点,干脆将部分消费券制册发行。23日,10万余册杭州市民消费券珍藏册公开发行,每册收藏有五张面值20元的杭州市民消费券,总值100元,里面附注消费券发放背景、对象、防伪技术等信息。
册内的消费券不仅具有收藏价值,市民还可以凭券消费。
华山论剑
●焦点一:
消费券真能拉动消费吗?
根据杭州市贸易局对部分第一批消费券的跟踪统计,2041万元的消费券带动了4207.万元的消费额,拉动放大效应为2.06倍。在家电产品上的拉动效应更是高达5.4倍。这“2.06倍”便是经济学家们所期待的消费“乘数效应”。而第二批“非红利性消费券”需要企业和单位自主购买,这样乘数效应应该会更大。
但复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政府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来刺激消费,这实际上是一种输血型的干预,这种“输血”起到的仅仅是替代效应,即政府通过补贴的形式来替代消费者花钱消费。但这会产生另一个问题:百姓用消费券购物后,就会把原本应该由自己支付的钱存到银行里,还是不能增加消费规模。并且,养成习惯后,一旦政府停止这种输血干预,就会导致市场活力的严重下降。
十年前经济低迷时,日本曾向老人和小孩每人发放两万日元消费券,最终仅创造了约2000亿日元GDP,占当年国内GDP的0.1%。期望通过消费券振兴经济的做法,最后收效甚微。
●焦点二:
是否会给财政造成压力?
从成都的情况来看,其2008年财政收入平均每月以4.2个百分点的速率下滑,此外,税收分配体制以来,税收落到地方的比例越来越小。地方财政实力有限,因此,当时成都发出的那笔消费券并不是小数目。在这样的情况下发放消费券,其本质就是透支未来财富。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朱大旗表示,不管政府是印消费券还是拿钱买消费券,最终结算都得动用财政资金。调整财政预算,必须得经法定程序,由人大作出决议。然而,目前各城市发行消费券经过了怎样的法定程序,动用了哪部分财政资金?政府部门既未公开,公众也并不知晓。
也有专家认为,政府发放消费券起到的功效相当于减税,财政使用还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但另一个问题又被提出,税收是来自整个社会,而发放消费券的群体是有所选择的,这是否会带来公平性问题。并且消费券是指定地点购买产品,更像是个别企业扶持工程。
●焦点三:
会不会冲击我国货币体系?
消费券一纸流行,从某种意义上已替代货币功能。商务部副研究员梅新育认为,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是违反法律法规的,我国的货币发行权只能由中央银行控制。
有评论认为,目前除了政府部门,有的企业也在发放“消费券”。这种准货币形式的“代金券”在一定意义上会扩大社会货币的流通量,破坏货币流通市场,可能引发局部的物价上涨。照理说,准货币的发行应该是政府行为而不能是企业行为。
中山大学岭南经济学院院长吴立范表示,政府消费券的发放是建立在财政支持的基础上,不是凭空捏造的,不会给我国货币体系带来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