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战略眼光审视新能源概念
桂浩明
新能源概念股是本次行情的一个重点,从风电、太阳能到新能源电池及汽车,几乎所有与新能源有关的股票都被结结实实地炒了一遍。但即便是在新能源概念最为火爆的时候,市场对它的认识也是有很大分歧的,看好新能源者认为其发展符合国家长期利益,空间很大;反对者则认为,传统能源价格的下跌抑制了新能源的盈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具备真正的投资机会。
所谓的新能源是指非传统矿石能源以外的其他能源形式,具有来源上的可再生性以及使用上的低污染性。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开始研究新能源,在风电、太阳能光伏与光热、生物质能发电、潮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但由于长期以来国际市场上传统能源的价格较低,使得新能源在推广使用的初期存在成本上的压力,掌控传统能源的机构也不希望发展新能源,导致新能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真正产业化。这种局面到了本世纪初才有所改变,由于传统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后备储量不足,加上污染严重,迫使各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替代传统能源的问题,发展新能源的问题重新被提起。这几年,西欧的新能源发展是较快的,但美国由于政治方面的因素,新能源的发展一直是受到阻碍的,直到奥巴马上台,国家战略有了很大的调整,转而计划大力发展新能源,以便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度依赖。
中国的新能源起步较晚,但这几年发展得较快,如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就不是很大。根据国家规划,新能源在国内的应用也在加快,如风电每年的装机规模遥遥领先于全球。在未来几年中,新能源将是我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资本市场上,前几年就掀起过一阵新能源热,风电、太阳能概念股都有过不俗的表现。当然,现实问题是这些股票的业绩多数还不是很突出,尤其是太阳能光伏行业受到产品价格下跌以及海外需求减少的拖累,影响了业绩。此外,新能源的产业化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有国家政策的倾斜,但尚未进入普遍盈利期,这也使得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能源概念股要全方位地发动大行情的确是有难度的。
其实,人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新能源概念,在战略上无疑应高度重视,以风险投资的视角来看待,着眼于新能源的长期发展趋势以及相关股票的高成长前景,进行必要而适当的配置;在战术上,要考虑到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曲折,要理性地判断其短期走势,在相对低位要敢于吸纳,同时也不能盲目追高。以战略视野审视新能源、关注新能源是投资新能源概念股的基础。在未来一段时期中,新能源概念股虽然未必会像当年的网络股那样风靡,但其跑赢大市还是完全有可能的。人们必须接受这样的观点——新能源代表着未来。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望梅止渴”与信心恢复
文兴
一位朋友有个比喻,他说当下的股市行情是“望梅止渴行情”——政府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以及12月和1月的天量信贷是“梅”,刺激股市“生津”(体内存量资金开始活跃),进而“止渴”(行情持续活跃),其效果是刺激了更多的“唾液”(资金和热情)分泌。无论这颗“梅”的成效有多大,“津”却是实实在在的,这就是为何近期行情敢于如此强势的原因所在。
这个比喻很有道理,道理在于这次股市行情来得十分突然,很多人到现在还想不明白;本轮行情来得又是这样合理——股市本身就是一个效率极高的市场,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在股市上引起波动,当然,给一部分人带来盈利的同时也会给另一部分人造成损失。
股指2400点是高还是低,暂且不去讨论,但这个点位是在六千点大跌到千六点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它说明了什么?
在熊市的背景下,市场中充斥着熊市的思维,看问题较为谨慎,这是事实。但是千万别忘记,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大背景下,有哪个国家推出的政策和举措比我国的力度还大?这是最大的基本面。
当然,如此影响巨大的金融海啸是空前的,史无前例的,但无论如何总会过去的,这是历史的必然。这里讲一个投资圈内广为流传的笑话,首先要声明,笔者无法证明这个笑话的真伪,这是借来说明观点的。大家都知道,基金管理公司经常会请一些经济方面的专家、学者和相关的官员来上课,希望从中获得“养分”,以领先于其他基金管理公司,更好地为“基民”服务。某基金公司最近又举办了一次这样的活动,结果却是不欢而散,据说一位专家被基金经理“赶”跑了——原来这位专家的观点空上加空,影响了这家基金的操作,导致几位经理在排名竞争十分激烈的基金实战中落败。其实,此笑话如果是真的,笔者倒是很同情那位专家,观点是他的,听不听在于自己嘛,何必“赶”走人家呢?
股市走势放在那里,对错一目了然。未来的走势如何,只能看大的方向。全球的事情看各国的,当然离不开看美国的。中国的事情当然要看政府的,有了大的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再加上未来可能出台的区域振兴规划,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最大的“梅”,2400点是实实在在的“津”。我们刚刚有了点“止渴”的感觉,就有人跑来告诉我们行情是错的,岂不扫兴?
仔细想想吧,即便是“望梅止渴行情”,说到底也是希望经济能“保八”, 产业能振兴。(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