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表示,鉴于财政负担,杭州不再大量发放公益性、红利性的消费券。下一步,发放旅游、教育和培训等消费券,均将由相关专项资金中拨付;发放非公益性消费券,将鼓励市民按照自愿原则以现金购买;发放各种财政资金转移性消费券,可切出一部分以消费券形式拨付给企事业单位。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则建议,政府应鼓励企业增加职工收入,增加部分以消费券形式发放并免征个调税。而为了进一步扩大消费,在实际消费中消费券与现金的支付比例可为4∶6。
不过,对于消费券的发放也有些不同声音。
“发消费券不如发现金。”浙江社科院研究员谷迎春分析,与消费券相比,减免税收、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和扩大就业对拉动内需的作用更大。
浙江大学营销研究所所长范晓屏认为,消费券只能作为一种短期的福利行为用来补贴低收入群体,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则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低保制度。
寄望转型升级
值得关注的是,宁波方面对旅游消费券寄予更高期望。
宁波旅游局副局长陈民宪对本报透露,此次旅游消费券主要在长三角发放,以承接上海世博会效应。预计2010年世博会期间,入境游人数将达7000万,而其中至少350万海外游客将辐射宁波等周边地区。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将给相关行业带来4.3元增值效益。这些数字对于目前着眼于促消费、扩内需的国民经济而言,的确充满了诱惑。
但对宁波而言,旅游业不仅仅是应对金融危机、分羹世博会的救火工具,而是“十一五”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
早在2005年,宁波就提出“凭借港口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并明确服务业发展纲要、确定旅游业发展思路、启动国际贸易平台建设等政策。每年安排2000万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旅游项目的启动、贴息,吸引配套资金。
不独宁波,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也公开表示,旅游业已成为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直接带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农业、工业等产业发展。
2008年,浙江省旅游总收入超过2200亿元,相当于该省GDP的1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2004年以来,浙江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9%,快于商贸、物流、文化、商务等服务业的增速。旅游直接就业人员85万人,间接就业300多万人,占全社会就业的6.5%以上。
浙江省旅游局局长赵金勇也表示,今后几年,浙江将加快建设35个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着力担负起“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重任。(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