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应禁止对街头商贩、街边小摊的随意管制,允许市民摆地摊增加收入。”在2月4日四川省成都市举行的市长座谈会上,四川省政协委员张平建议,城市应为小商贩“松绑”,允许市民在指定的时间或区域占道、占地摆摊经营,并恢复夜市,以帮助低收入群体和失业人员度过经济“寒冬”。
一些网站对此建议展开了讨论,许多网民对张平表示支持。
如果有“猫捉老鼠”,就不会有“青年路奇迹”
张平的家在四川大学附近,每天她都会看到学校门口的小商贩提着大口袋来回奔跑,“城管来了小商贩就跑,城管走了小商贩再回来,每天晚上都要折腾很多次,这就好像是猫捉老鼠。”
张平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知青大量返乡,四川省的劳动力就业压力非常大,这与当前大量农民工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有类似之处。
“当时许多找不到工作的人,为了生计,到成都市青年路摆地摊卖衣服。”张平说,“几张桌子拼在一起,再去沿海地区批发一些衣服来卖,不需要交管理费,也没有城管来驱赶。”
由于衣服的价格便宜、款式新颖,张平和身边的朋友都喜欢到青年路买衣服,“那时候,青年路的地摊生意非常火爆。”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青年路市场逐渐出现“万元户”、“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等让人羡慕的群体,出现了靠卖蚊帐挣大钱因而名扬全国的“杨百万”。
张平说,这是成都创造的靠地摊发家的群体奇迹,“如果当时有‘猫捉老鼠’,就不会有成都的‘青年路奇迹’。”
2月10日,记者来到成都市青年路踏访,当年的地摊市场,如今已经变成一座11层的商场,商场里人流如织,几千家服装店里,摆满了各种新潮服饰。在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店铺里,做了多年服装生意的胡先生告诉记者,他正是从摆地摊卖服装起家,有了一定积累后,在商场里租下了这个店铺。胡先生还说,上世纪80年代在青年路摆摊的人中,现在还有一些在大商场里租柜台卖高档服装。如果当时就有城管,大家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喝西北风。
“天天打游击,心总悬着”
走出青年路,记者来到春熙路,寻找摆地摊的小贩。往日天桥下、马路边摆摊儿的小贩们一时都不见了踪影,原来几个穿着城管制服的人在马路边来回溜达。记者又走到距春熙路不远的大业路,看见一个中年男子一边张望,一边向路人推销小宠物。
这位中年男子名叫徐志勇。每天上午,他都会准时去公司上班,工作是清洗大型鱼缸。中午下班后,他就到大业路附近摆地摊。徐志勇说:“去年9月以后,请我们公司清洗鱼缸的人突然少了,现在我每月只有1000多元工资,为了给娃娃攒点学费,只有出来摆个地摊儿,补贴家用。”
摆了几个月地摊儿,徐志勇已经总结出了销售技巧——听到问“怎么喂?”“好养吗?”之类的话,就说明客人有点动心了,这时就要不断地给客人介绍。
几分钟后,远处卖菠萝的小贩儿推着自行车快速逃跑。随着颠簸,泡菠萝的盐水从玻璃罐里溅出来,顺着自行车一路流淌。徐志勇见势立马抱起装宠物的盒子,准备离开。后来发现,原来是一个穿交警制服的人骑着摩托车从路边驶过,小贩们的惊慌才平息下来。
徐志勇说:“我们天天打游击,心总悬着。不但城管要来抓,交警、甚至商场保安都不让我们摆摊儿。要是这些穿制服的人们不来抓,我这个小摊儿每天能挣50元。”
对于张平希望城市允许小商小贩占道经营的建议,徐志勇大笑说,摆地摊儿的人都是为了生存,如果真的划定区域,允许摆摊了,大家也会遵守管理规定,文明经营,“要真有那一天,我肯定做梦都在笑。”
“处处设防,是政府部门推脱责任的表现”
针对张平的建议,当地一家网站专门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截至2月9日,有8315名网友参与了投票,其中64.92%的人支持张平的建议,认为此举将缓解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难带来的生活压力;30.63%的人认为有利有弊,主要看政府如何规范管理;4.08%的人表示反对,认为这样影响城市环境和市容。
对于调查结果,张平认为,多数网友并不反对,就说明这件事值得探讨。对于允许摆摊后,会不会造成市容、治安、消防等不利影响,将是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
张平告诉记者,在当前金融危机大环境下,大量毕业生和工人无法找到就业岗位,政府如果允许摆地摊儿,那将是给这部分人一条增加收入的新路。这样解决民生问题的“大利”,是值得政府考虑的。“如果能恢复地摊儿性质的夜市,像香港那样把夜市打造成为旅游亮点,结合成都的知名小吃和旅游资源,经济拉动潜力很大。”
对于地摊不便管理的一面,张平认为,政府部门应从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入手,科学规划摆摊场地,有序进行集中管理,先大胆实践,再从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管理办法。
她说:“如果仅仅因为不方便管理、可能破坏市容等原因,就把摆地摊彻底禁止,那对小商贩儿是不公平的。处处设防,是政府部门推脱责任的表现。”
2月11日,记者联系成都市城管局,与该局办公室接洽后,一位分管宣传工作的副局长请办公室代述说,副局长现在不方便向媒体表明态度,至于摆地摊会给城管部门造成哪些不便,可以询问该局的综合执法处。
随后记者联系综合执法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允许摆地摊儿目前只是民间的一种呼声,如果政府允许小商小贩摆地摊儿了,执法人员在管理时不会有太大的麻烦。
就在近日,记者注意到,福建省厦门市城管局局长朱子鹭2月11日接听市长专线时表示:“条件若允许,厦门可划定部分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作为流动商贩的临时经营场所。”
“摆地摊就是堂堂正正的创业”
对于城市允许小商小贩摆地摊的建议,四川蜀商研究会副会长、西华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的于代松教授认为:“如果真能落实,这项措施将在转变人们创业观念的同时,散发着人性化的魅力。”
他告诉记者,从前提到创业,首先想到的是办公司、开店铺,认为摆小摊儿是件丢脸的事情,“其实摆地摊儿,就是堂堂正正的创业!对第三产业来说,从中小型服务起步,最有活力,最具可持续性。”
在他的印象里,美国的许多广场都会在周末时,允许小商贩摆地摊出售小商品和旅游纪念品,还为商贩们提供饮用水;俄罗斯的许多地方也鼓励人们从小商贩儿开始走上创业道路。
他说,浙江省已经将鼓励小商贩纳入了商业发展规划,杭州许多地方划定区域,允许市民摆摊儿,赢得了赞扬,“事实证明,国内、国外的探索都是成功的,全国其他城市为什么不可以尝试呢?” (本报记者 闵捷 通讯员 白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