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获益者
上市公司可以多圈钱
“承销商找到机构帮忙抬高报价后,上市公司就是其中最大受益者。”上述投行人士表示:“你看,去年那么多公司新股发行的市盈率几乎接近30倍,但你想,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真正有多少机构愿意以这么高的市盈率来买股票?这其中就有很大文章。”
统计显示,去年发行的50多家公司中,发行市盈率在28倍以上的公司占了近一半,达到25家。这当中,绝大多数公司的发行市盈率都是29倍~30倍。“管理层有个指导意见,就是新股发行市盈率不超过30倍。”上述投行人士表示:“所以大家也就愿意让发行市盈率靠近30倍,这样大家圈到的钱也就越多。”
从新股发行市盈率来看,去年3月后发行的公司中,平均发行市盈率为25倍左右,而低于20倍发行的只有8家公司。从询价机构的报价来看,报价下限价格对应的市盈率平均值只有16倍,但报价上限对应的市盈率竟然高达40倍,更有多家机构报价对应的市盈率超过50倍,这种情况显然不符合当时市场的估值标准。
“可以这样说,那些最终发行市盈率高于平均水平25倍的公司,很可能就是依靠虚高的询价,达到拉高发行市盈率、多圈钱目的。”上述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最终确定的新股发行价格,是承销商、上市公司和申购机构在询价上下限区间中讨论得出的。有些公司,询价上限价格对应的价格都低于30倍,那么其最终确定的发行市盈率显然就比较低。比如伊立浦,其申报价格上限市盈率刚好在30倍左右,而下限市盈率只有10.59倍,这样最终确定下来的发行市盈率就只有19.59倍。
但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后发现,去年3月后,有20家公司在询价阶段出现了报价异常,而在这20家公司中,北化股份、天威视讯、合兴包装等10家公司的发行市盈率高出了发行平均25倍市盈率。上述投行人士表示:“上述10家公司首发共募集了35.91亿元,如果这10家按照平均发行市盈率25倍计算,那么他们的募集总量仅为31.81亿元,这10家公司募集资金超出正常水平4.1亿元,平均每家公司多募集了4100万。”
利益链参与方
承销商、询价机构都有好处
显然,上述10家询价出现异常的疑点公司,有可能就是通过询价机构虚高报价,达到了多圈钱目的,那么为其寻找股托的承销商是否也可以从中拿到好处呢?
“没有好处的事情,可能没有多少人愿意做。”上述投行人士继续告诉记者:“这种好处,可能是直接的金钱利益,也可能是间接的好处。”
据了解,承销商从上市公司获得承销费用,通常是按照募集资金的3%收取。而统计显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费用的比例为3.7%左右,也就是说其中大部分费用都给了承销商,剩余部分则有会计机构、法律机构等获得。以上述疑点公司平均每家多募集4100万元打个比方,这多募集的部分中,承销商可能多获得上百万元的利益。“不过这超出的部分,由承销商获得,还是由帮忙寻求股托的经手人获得,就很难说了。”上述投行人士最后这样向记者表示。
对于上述投行人士的分析,也有投行人士表示并不认同。另一家券商的某投行经理告诉记者:“现在承销一家中小板公司,收费都是打包制,也就是说,不管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有多少,承销商都收取1200万元左右的费用,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帮上市公司寻找股托并没有利益动机。”
不过,该经理也承认,承销商寻求股托的目的,主要还是在于凑够询价机构数量,降低沟通时间和成本,此外承销商也希望借此与业界相关参与者保持良好关系,为今后业务开展打下基础。(每经记者 曾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