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巨量“大小非”减持,被认为是A股财富蒸发的重要诱因。“雪上加霜”的是,2009年解禁规模比上一年增加近4倍,相当于再造一个A股——全年总计约6852亿股、市值高达3.3万亿元,为股改以来解禁规模最大的一年。鼠年里“人人喊打”的“大小非”,到了牛年,依旧是投资路上的“拦路虎”?还是会遭遇“牛”转乾坤?记者采访梳理了专家对“大小非”林林总总问题的最新见解,希望能助您牛年投资的一臂之力。
A 溯源
“大小非”究竟何方“神圣”
何谓“大小非”?它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认为,近两年股市暴涨暴跌有制度层面的因素,就是“大小非”问题。股权分置改革是一场伟大的改革,2006年和2007年股市走牛与股改有很大关系。但现在看来,当时在一些问题的考虑上有所欠缺。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王玉宝介绍,比如对“大小非”减持预期集中到来的考虑。
他介绍,“大小非”的出现有特定历史原因。“非”,是指“非流通股”,股改之后也叫“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即小部分,“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占总股本比例小于5%,股改一年后方可流通。而“大非”占总股本5%以上,股改两年以上方可流通。“解禁”即“解除流通禁止”。“大小非解禁”就是增加市场的流通股数,非流通股完全变成了流通股。而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后,“大小非”如果把手中股票抛出套现,就叫“减持”;反之,如果非流通股股东在二级市场上购买本公司的股票,就叫“增持”。
据历史资料,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创立时,制度起步就与国际市场不接轨。一个重要特点是把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为股权分置的两部分,即非流通股和流通股,非流通股又分为国家股和法人股等,即市场统说的“大小非”。而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大小非”也可获得流通权,但真正流通是在股改一两年后,于是规模较大的“解禁潮”就“顺延”至2008-2010年。
B 悬念
牛年“大小非”是否“拦路虎”
那么,具体到牛年炒股,“大小非”究竟是像去年那样,成为A股投资者财富增值的“拦路虎”,还是摇身一变,化作可人喜气的“招财猫”?专家对此意见不一,不过总体而言,他们认为,2009年的“大小非”问题应该理性看待——尽管规模为历年最高,但减持压力未必最大。
牛年解禁的控股“大非”多,未必愿减持
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陆水旗指出,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是:“大小非”如果解禁而不减持,不代表解禁数量有多大行情压力就有多大。
首先,经过去年“旷世大跌”后,购并、增持、回购、举牌案例层出不穷、场外产业资本规模性流入等表明,行情的估值水平已经降落至产业资本认可的水平。以中国太保(601601)、金风科技(002202)、海通证券(600837)巨量“大小非”上市出现“兜底行情”和连续涨停为标志,进入2009年后“大小非”的减持行为明显收敛,元月第一周的减持股数与减持市值比去年最后一个交易周大幅减少了40%和66%。
再则,2009年的解禁股主要以控股“大非”为主,其中工商银行(601398)、中国银行(601988)、中国石化(600028)、中国联通(600050)、上港集团(600018)五家公司解禁的“大非”数量就占到了解禁股总量的70%,这些公司追求控股权,减持意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