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返乡潮”:专家指刺激农民消费是错误的(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解读“返乡潮”:专家指刺激农民消费是错误的(2)
2009年01月27日 05:45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大部分青年农民工比较乐观

  记者: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贺雪峰:这正是我们一个有趣的发现,大部分青年农民工的情绪都比较乐观。

  我们访问了20多位返乡农民工,超过35岁的返乡农民工,他们对春节后是否再外出务工,大都犹豫不定,因为他们对外出能否找到工作的信心不足。这些已婚的年龄偏大的村民,也往往是首先被工厂裁员的。相反,聚合村20岁左右的年轻的农民工,都确定无疑地计划春节后即外出务工,他们相信可以找到工作,并且不难找到。

  在工厂越来越依靠现代化生产线生产的条件下,外出务工农民的90%以上都是普工。只有诸如电焊、烹饪等少数工种需要一定技术含量,是所谓技术工。

  普工则从事简单的劳动,是对耐心、体力和注意力的挑战。年轻人,一般体力较好,注意力集中,动作快捷而敏锐,可以长时间地做一件事情。因此,现代的生产线天然倾向要年轻力壮、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工厂若要裁员,一定是先裁年龄偏大的劳动力。

  金融危机虽然会导致工厂倒闭和裁员,却只是影响了年纪偏大的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就业,而年轻的农民工却不大会被裁掉,及相对不担心找不到新的工作,虽然加班会减少,及工资可能降低。

  打工无前途 回乡无意思

  记者:这些返乡农民工怎么看待自己“打工”生活的前途?

  贺雪峰:在聚合村调查,外出返乡农民工说“打工无前途,回乡无意思”,生动而形象地表明了当前农民工的处境。“打工无前途”,是说外出打工,是吃青春饭,一般情况下,未结婚的年轻人在外打工,一月可以有1300元左右的收入,但这个收入很快就会被花掉。调查访问的七八个未婚年轻人,外出务工多年几乎都没有什么积蓄,甚至有好几位仅是拿到当月发的工资作为全部积蓄回到家乡。进城务工农民想在城市结婚生子,买房安家,几乎不可能,也极少有人尝试。几乎所有外出务工农民都知道,随着年龄的增大,结婚生子的家庭拖累,他们越来越难以在城市待下去,最后不得不回到家乡的农村。

  在外务工,既然没有前途,最重要的就是在回来之前,攒足在农村家中盖一栋房子的费用,而事实上,只有运气比较好且夫妻两个外出打工多年的农户,才能盖起一栋比较像样的房子。

  “打工无前途”是所有外出务工农民的共识,但这个共识,尤其对年龄较大者有强烈涵义,因为年龄越大,工作越难找,工资越低,而家庭拖累却越大,他们不得不考虑何时返乡的问题,他们一直在进城和返乡之间犹豫。

  对于年轻人来说,尤其是对于未婚青年来说,将来的前途暂时还不用考虑,打工收入比农村收入高,城市生活也比较热闹和有趣,他们还没有到在城乡之间作出决断的那一天。过好一天算一天,因为“回乡无意思”。年轻人理想主义多一点,浪漫多一点,爱情多一点,对未来的憧憬多一点,将来碰运气的可能性多一点。年轻人就难以在村里待久,待的时间一长,就会感到无意思,就不会安分守己。

  记者:春节后,会有多少农民工返城?

  贺雪峰:而对于年龄偏大的已婚村民,他们人生中的现实压力摆在那里,既然打工已经没有前途,返乡是最后目的地,他们就不是在强烈地体悟“返乡无意思”,而是在考虑如何返乡,何时返乡,返乡后可以再做些什么事情。

  也就是说,当前金融危机导致工厂倒闭、裁员和农民工的就业困难,只是淘汰了年龄偏大的“普工”,而恰恰这些年龄偏大的“普工”早已在考虑是否返乡,他们的现实考虑,使他们回到家乡,很快就可以融入到家乡的氛围,接受村庄生活的意义,他们适应于村庄的生产、生活和人情世界。

  而那些觉得“回乡没意思”的年轻人,他们难以待在村庄中,他们却仍然可以进城务工,且他们一般都可以找到机会,虽然工资要低一点。

  这样一来,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困难,及经济困难导致的就业矛盾,首先淘汰了那些年龄偏大的农民工,而这些年龄偏大的农民工,又恰恰是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回乡的农民,这些年龄偏大的农民回到家乡,可以很快就适应家乡的生产和生活,再次成为(也许一直都是)家乡的一员。因为年龄偏大的农民工可以回家且可以适应家乡的生产、生活,而使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失业压力被吸收、消化,金融危机对中国社会的冲击因此就大大地降低。

  明年或许会有完整政策出台

  记者:当地政府对农民工有没有什么扶持政策?

  贺雪峰:当地政府对返乡农民工非常关心,也积极为他们寻找就业的门路,首先,当地政府要求每个村每星期都要汇报返乡农民工最新近况。然后,我们所调查的村,收到政府补贴的400元钱,要求发放给最困难的农民工。

  但这个问题,一时很难有系统的解决方案,明年或许会有些完整的政策出台。

  记者:这些农民回家后,那些年长的农民工,没有社保,他们将来的收入全部靠一亩几分田,能好好生活吗?

  贺雪峰:这就要考虑到农村家庭收入的构成。一个农民家庭的收入不是单个的,而是家庭两三代人收入的总和。现在最困难的家庭,应该是父母不能劳动,小孩还没成人的家庭,全靠中间一代人的收入。

  在农村,普遍生育比较早,一个四五十岁的农民,他可以靠种田生活,他的孩子也已经成人,可以在外打工,也有收入,这样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也还不算差。

  目前,农村状况就是这样:年长的农民工没有外出打工的打算,能安心在家种田。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他们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即使考不上大学,也能找到技术性学校就读,再不行打工也能有条出路。

  贺雪峰简介: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乡村基层民主和乡村建设理论研究。这个被称为“华中乡土派”的学者,是中国最重要的“三农”学者之一。

  研究中国农村问题的学者中,贺雪峰是典型的少壮派,2001年,贺雪峰便成为了大学的一名教授,那时仅34岁。虽少壮,但他不激进。在多数人都鼓励农民进城,对农村城市化“唱好唱快”的时候,他却坚持“保守疗法”,将农村稳定起来。

  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2004年11月,为进一步推进对“三农”国家重大问题的研究工作,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成立,研究中心挂靠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文、图/本报记者 杜安娜、曾向荣)

【编辑:唐伟杰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